经济寒风降温大宗商品 唯铁矿石热度不减

2012-07-10 | 路透澳洲郎塞斯顿 | 1450浏览

在欧洲经济再次滑入衰退以及中国经济成长放缓之际,看空钢铁行业的观点比比皆是,但这些看法和铁矿石市场表现出的韧性形成鲜明对比.

欧洲钢铁协会EUROFER的负责人Wolfgang Eder最近表示,中国钢铁产出和消费进入成熟期,未来不太可能飞速增长;而欧洲钢铁行业处於衰退期,未来20年里四分之三的产能或将关闭.

诸如Eder这样的观点越来越普遍,当前有许多关於"钢铁触顶"的讨论."钢铁触顶"是指需求达到最高,很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钢铁以及主要原材料--铁矿石价格下跌.

钢铁触顶理论的主要前提是需求增长有限,这与石油峰值理论相反,後者假定供给无法满足需求.不过和石油峰值理论一样,钢铁触顶理论也有缺陷--它假设技术上没有进步,以及供应商不能对需求成长放缓作出反应.

中国在铁矿石进口和钢铁产出不能永远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假设合情合理,不过考虑到过去十年里的高增长率,即使是百分比的小幅增长,也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大幅变化.或许是这样的动能在年内迄今支撑了铁矿石市场.

亚洲铁矿石现货今年仅下跌2.5%,报每吨135.10美元.而洲际交易所布兰特原油期货跌幅为8.5%,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CRB)跌幅为6%.表面上看,铁矿石表现优於原油讲不通,因正值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对中国情况的担忧尤重,同时对於原油的需求仍然在增加,伊朗供给面临严重的地缘政治风险.不过中国经济成长放缓尚未波及钢铁产出,日产钢仍在200万吨左右,自4月以来一直在该水准上下.而2012年前两个月,日产钢量仅为稍低於170万吨.

今年前五个月铁矿石进口较上年同期增长8.9%,很可能轻松胜过去年12月路透调查给出的全年增长6%预估值.若进口速度不变,中国2012年将进口7.4亿吨铁矿石.即便进口速度在年底降至6%,中国也将会买入7.28亿吨铁矿石.即使进口减速,也意味着6-12月中国平均每月进口5,990万吨,与前五个月的月均6,170万吨相比,差不太多.

除非中国钢产出大幅削弱,否则铁矿石需求不会明显减缓;虽然未来几个月情况或稍显低迷,但第四季前的强劲基础建设支出在年底前应能提振需求.由於全球其他地区的铁矿石需求或将持平,因此需求的增长将取决於中国.

据今年前五个月的强劲情况,及下半年进口略减的预期来研判,中国今年至少可能进口7.28亿吨铁矿石,最高可能达7.40亿吨.那意味整体增长量在4,100万-5,400万吨间.尽管未来几年全球铁矿石产量料将激增,但额外的产量尚未完全上线.

全球最大铁矿石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2012料出口3.1亿吨,略低於2011年的3.118亿吨. 澳洲政府预测机构称,7月1日开始的财年,铁矿石出口将从2011/12年的4.63亿吨增至5.10亿吨. 那暗示澳洲每月将额外增加4,250万吨供应,恰可满足中国需求增量的低端.

在反映印度出口减半的因素前,状况听起来都相当平衡.印度是仅次於澳洲和巴西的全球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国.

印度以往年出口量在1亿吨左右,但2011年前11个月出口却腰斩逾半,因此前政府课徵30%的出口税,且主要矿区Karnataka邦矿场关闭.

虽然矿场不久或将重启,但印度的铁矿石出口不太可能恢复以往水准,因矿石也将用在国内钢铁厂.

全球铁矿石出口市场一年少掉5,000万吨的印度供应,加之中国需求增长至少4,000万吨,都让铁矿石价格表现有充分理由优於其他大宗商品,因即便欧洲钢铁行业疲弱,但铁矿石供应或仍然短缺.

当然,若是所有铁矿石扩张计划都完成,且中国需求增长趋平的速度比预期快,那麽未来五年内市场平衡将发生改变.

但只有马尔萨斯主义者才会认为这意味着铁矿石价格的韧性会结束,因为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等在全球占优势的矿商若看到价格下滑得太严重,会有足够的能力减少供应以兹应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