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压港之谜

2012-06-06 | | 2196浏览

 过去的两周,关于中国电煤和铁矿石买家要求推迟发货甚至违约的消息颇引人关注。而与此同时,铁矿石港口库存严重积压的问题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谈到库存积压的根源,“经济减速论”、“需求不济论”、“跌价恐慌论”等论调层出不穷。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其中的一面,殊不知,需求疲软、价格下跌、推迟发货、库存积压,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是一个连锁反应。而在这连锁反应的背后,同样还有着更多未知的“X因素”。
  
    铁矿石港口库存之争
    就在几周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各大港口铁矿石库存已高达9803万吨。他们甚至给予了更为形象的描述,“国内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之一青岛港,铁矿石堆成数以百计的小山,每一座都有三层楼那么高,并渐渐堆放到有‘谷物储仓’标识的地方,甚至堆到了街上。”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铁矿石和电煤价格下跌,再加上推迟交货的要求和违约现象的出现,似乎也让更多的人相信,中国经济减速以及钢市的持续不景气,已对原材料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然而,就在几天后,又有媒体报道称,我国港口总库存年内首次降至9585万吨,创年内新低。
    抛开统计数据的误差不说,难道这200多万吨的差距真的有那么重要?超过9800万吨就算高?低于9600万吨就算低?这是什么逻辑?“事实上,进入2011年以来,全国的铁矿石港口库存就一直处于偏高的位置。今年5月中旬达到9720万吨,与3月下旬的9500万吨,是有所升高,但升幅有限。”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铁矿石库存是有一定的增长,但没有媒体说的这么夸张。现在的铁矿石库存,还不是最高点。
    他认为,中国钢铁产量增长,在现有的原料采购模式下,保持一定高位的铁矿石库存,是必须的。

    造成矿石积压的原因
    从去年底到现在,国内主要港口铁矿石压港严重已经持续半年时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钢市持续低迷,钢铁行情的不景气,也使得矿价急剧下跌。而也正是在这种下跌的预期下,使得许多钢厂在矿石采购时畏首畏尾,加之钢厂资金紧张,钢厂采购铁矿石积极性不大,采购量也急剧减少。”唐山市一家钢厂的采购经理对记者表示。
    而与此同时,尽管钢厂采购量不多,但矿石的进口量却在持续增加。今年前4个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长6.5%。进口量的增加和钢厂采购量的减少,是库存严重积压的两个重要原因。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尽管钢市疲软,但全国粗钢产量屡创新高,这样的生产节奏,为什么不能缓解港口库存的积压?
    对此,赫荣亮表示,应该以矿石进口量和粗钢产量来判定钢厂的生产节奏,除了与钢铁产能扩张同期矿石进口量的同步增加外,这和今年库存消化速度的减缓有很大的关系。根据美银美林的数据,钢铁企业今年消化库存的平均速度为10%。而过去五年平均为20%。

    影响港口库存的X因素
    一般来说,进口矿到港都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而这段时期内,一旦钢市出现大的行情变化,也会使得进口矿遭遇大劫,进而影响到港口库存。
    由于之前的钢坯价格大跌,使得铁矿石价格下跌,钢厂普遍也按需采购,并且由于预期较差,钢厂普遍选择从现货市场采购,甚至推迟了进口矿收货时间。
    而对于之前出现的铁矿石买家要求推迟发货的现象,赫荣亮表示,一般情况下,卖主为了顺利拿到货款,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不会一口拒绝的。若是习惯性交易,没有签订约束强的合同,就是违约,卖主也无能为力。
    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巴西的铁矿石通过海运到中国耗时45天,以62%品位铁矿石的价格来看,4月份的月度定价大概在147~148美元/吨,现在价格忽然大跌,还不如去港口拿现货矿。对钢厂来说,他们认为违约也是正常的选择。”
    长协矿遭遇违约会导致港口库存增多,矿山即会以招标矿的方式,将一部分铁矿石投入现货市场进行交易。而矿山的现货投入量加大,又会或多或少加剧价格得下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后期,业内专家认为,中国钢铁市场目前需求低迷,而且库存处于高位。近期内,中国买家是否会在谈判后以更低价格取走违约的货物将至关重要。如果此轮违约浪潮是对价格下跌的反应,而非需求真正下滑,那么市场情绪可能出现改善。然而,如果价格谈判不能尽快达成一致,很可能使得大量遭遇违约的货物低价抛售,市场将再次受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