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钢说几句公道话 上调明年一月钢价很正常

2009-12-24 | 生意社 | 2628浏览

上周,宝钢上调明年1月份的钢材出厂价格,武钢、鞍钢等众多钢厂也随后相应上调各钢材品种价格,钢材现货价格随之上扬,印度矿外盘报价创出年内新高,63.5%品位的粉矿报价站上了117美元/吨的高位。如此一来,外界自然将宝钢提价与正在进行中的铁矿石谈判联系起来,并对此加以责难。在当前时机下,宝钢提价对2010年铁矿石谈判究竟有多大影响,宝钢的举措是对还是错?笔者认为,宝钢的例行提价无可厚非,认为提价直接导致矿石供应商要求涨价的观点有害无益。

  宝钢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其各项政策均要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所做的各项调整,只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则无可厚非。自去年上半年以来,钢材市场大幅波动,宝钢原有的季度定价机制受到严重挑战,为应对市场变化,宝钢适时将季度定价改为月度定价。这次宝钢对明年1月份钢材价格进行调整也是按部就班的行为,并不是突发奇想。可以说,宝钢的这次调价是基于对未来需求较好乐观和成本上升的考虑,符合市场参与者的普遍预期,其幅度也基本得到认可。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来看,其提价也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宝钢仍然下调价格或开平盘的话,则外界完全可能认为宝钢决策层对市场不敏感,缺乏市场意识,或对市场把握不准,这更会使其受到指责。

  宝钢对钢材市场的影响并没有外界议论的那么大。近几年来,由于国内所有钢铁企业竞相扩大产能,不管是国有钢铁企业,还是民营钢铁企业,其钢产量均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宝钢通过并购重组和设备升级改造使规模得到明显提高,但其所占市场份额已经比数年前明显下降,其规模与同等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被重组后的鞍本、山东钢铁、河北钢铁超过。可见,宝钢在规模上已经没有明显的优势。

  与此同时,原本在技术上明显落后于宝钢的鞍钢、武钢、沙钢、太钢等企业,近几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整体竞争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与宝钢的差距明显缩小。加上宝钢产品以高档次的汽车板家电板、造船板为主,在现货市场上的流通量较小,其在钢材市场的影响力并不比鞍钢、沙钢、日钢大。同样可以看出,宝钢在品牌上的优势已经不太明显。

  可见,宝钢对市场的影响力在相对下降,虽然人们认为宝钢定价是市场的风向标,那也仅是在市场走势不明的情况下才有效,其定价也仅是一个象征意义。反过来可以这样想,即便宝钢不提价,也不表明其它钢厂不会调价,同样不能认定钢材现货价格就不上涨。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单个钢厂对市场的控制力相对有限,宝钢也是如此。

  当前,铁矿石现货价格上涨是有多种原因的,虽与钢厂提价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明显。现货铁矿石价格上涨是因为需求的增长阶段性的快于供给的增长。自第三季度以来,日、韩、欧盟钢铁业的复苏导致进入中国的协议矿资源减少,钢厂只得采购印度现货矿,而印度由于对矿山进行整合,加上港口基础设施不好,造成现货价快速上涨,由此出现现货矿价格上涨,而Capesize船运费却下降的反差现象。

  何况,铁矿石谈判跨越好几个月,而宝钢的调价是一月一次,期间钢材市场肯定要出现波动,一次提价与铁矿石谈判的关联度有限。由于2009年铁矿石谈判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不要指望2010财年的谈判会轻而易举。钢厂的要求与供应商的要求必然有很大差距,双方仍需要经过不断的磋商和讨价还价,同时,不要指望宝钢会率先与供应商达成协议。在国内外需求存在反差、而钢铁企业与矿山赢利水平存在反差的情况下,由国外钢厂率先与供应商达成协议是明智的。

  由此可见,宝钢例行的提价行为是相当顺理成章的事,是无可厚非的,但一些人却认为宝钢以损害国家利益为代价来获取企业利益,认为提价无疑给供应商涨价提供了筹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炒作行为。或许供应商和宝钢一样,并没有想到这一点,被国内这么一说,供应商或许对此予以重视,到时候果真会拿此作为借口,那才真正损害了国内钢铁行业和下游相关产业的利益。

  不过,铁矿石价格走势在多数情况下与钢材价格走势是一致的,钢厂的提价导致人们对于涨价的预期更为强烈。宝钢作为中国铁矿石谈判的代表,其身份较为特殊,且在中国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不得不表现谨慎。如果宝钢在事先考虑到这一点,价格政策以较为隐蔽的形式出现,或者比其它钢厂稍晚出台政策,其所招致的非议或许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