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今年1-7月钢铁行业运行特点及应当关注的主要问题》专题报告
2011-09-01 | | 1611浏览
2011(第五届)中国钢铁原燃料市场高峰论坛9月1日至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罗冰生作了《今年1-7月钢铁行业运行特点及应当关注的主要问题》专题报告。
钢铁产品出口小幅增长 进口有所下降
罗冰生分析,钢铁产品出口小幅增长,而进口有所下降。今年1-7月出口钢材2877.16万吨,钢坯为0.45万吨,折合粗钢出口3060.2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6.41万吨,增长1.17%;
1-7月进口钢材927.28万吨,钢坯31.92万吨,折合粗钢进口1018.39万吨,同比减少58.58万吨,下降3.04%。
数据显示:1-7月进口、出口相抵,折合成粗钢净出口2041.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5.09万吨,增长5.97%。应当指出,出口因素对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具有重大的影响,今年1-7月粗钢净出口2041.97万吨,占1-7月全国粗钢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3830.4万吨的53.3%。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看,由于国际市场已经出现钢材供大于求的情况,钢铁产品出口的难度加大,下一步粗钢净出口,将很难保持较快增长的状况。
罗冰生进一步分析,从今年1-7月进口、出口钢材的品种结构来看,1-7月我国进口钢材是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板材为主,板材进口量达784.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4.58%,比上年同期下降5.86%,仍为进口量最大的品种;而我国出口钢材是以一般中低档次的棒线材、角型材、普通板材为主,这三个品种1-7月出口数量达2147.16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4.62%。 1-7月进口钢材的平均到岸价为1375.02美元/吨,而我国出口钢材平均离岸价1033.59美元/吨,进出口价格相差341.47美元/吨,价格差为24.83%。这也说明,在生产高成本的情况下,优化出口钢材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是全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罗冰生认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美国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主权信用降级,欧洲经济走势分化明显,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深化,全球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预期,新兴经济体存在硬着陆的风险,大宗商品在高价位上大幅度波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总体而言,全年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
罗冰生预计,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全球市场对钢材需求增长的势头减弱,加上上半年全球粗钢生产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跌,同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差缩小,同时,美欧对我国钢材出口采取一些列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将面临较多的困难,下半年钢铁产品出口增长将会有所放缓。
国内市场钢价波动向上调整 但波幅缩小
罗冰生认为,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波动向上调整,但波幅缩小。2010年受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涨价,并拉动钢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影响,2010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比2009年上涨15.7%,但仍未抵销生产成本上升的减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初开始,钢材价格上升,综合价格指数2月末上升到135.65点,比年初上涨5.74%;受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3月末钢材价格下降至131.23点,降幅3.37%;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继续波动调整,7月末价格指数134.64点,比年初仍上涨4.95%。
罗冰生分析,在国内市场价格波动调整的过程中,总的来看,长材价格好于板材。7月末,长材价格指数142.43点,比板材价格指数129.81点,高12.62点;7月末同年初比较,长材价格指数上涨5.7%,板材价格指数上涨4.25%,长材涨幅高于板材1.45个百分点。
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全行业运行低效益
罗冰生强调,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全行业运行低效益。
据介绍,纳入协会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今年上半年由于原燃料实际采购成本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7月累计77户企业实际产品销售总成本19455.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5%。今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比较,炼焦煤上涨13.67%,喷吹煤上涨22.59%,冶金焦上涨7.18%,国产铁精粉上涨24.74%,进口矿上涨37.4%。
罗冰生分析,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下降,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纳入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1-7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18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实现利润65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虽然实现利润总额上升,但1-7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3.08%,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1-7月全行业整体处于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
罗冰生指出,生产高成本的原因,主要是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财务费用明显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年1-7月大中型企业实际发生财务费用34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46亿元,增长33.51%,仅财务费用一项占大中型企业1-7月销售收入的1.65%。当前,控制财务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减少实物库存总量和减少资金占用,控制银行贷款增加,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企业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球市场钢材生产明显大于市场需求
罗冰生认为,全球市场钢材生产明显大于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球64个国家、地区生产粗钢88689.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768.4万吨,增长8.3%;扣除中国计算,1-7月生产粗钢4765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935.0万吨,增长6.6%。总的来看,主要生产粗钢的国家、地区均处于生产高增长状态。
罗分析分析,从整体情况看,除日本上半年因受灾粗钢生产总量略有下降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粗钢生产总量均比上年同期明显增长,特别是今年6月份全球64个国家地区生产粗钢达到12774.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创全球生产粗钢总量的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是全球对钢材的需求增长今年以来一直表现为相对疲软中,特别是美国主权信用等级调降及欧盟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影响,全球经济低增长的态势进一步明显,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全球市场对钢材需求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市场钢材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突显。
罗冰生进一步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市场钢材消费需求比上年下降7.7%,2009年又比上年下降1.1%,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初,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11年全球钢材的表观消费需求将比2010年增长5.9%,应当说这是在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及欧盟主权债务不断发展之前做出的比较乐观的预测。同这种乐观的预计比较,1-7月全球粗钢总量比上年增长8.3%,而全年需求增长5.9%,生产总量仍然大于需求增幅2.4个百分点,这是造成当前全球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
今年1-7月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降
罗冰生说,今年1-7月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降。
罗冰生分析,在全球钢材供大于求的发展态势下,今年初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上升,4月末国际市场综合价格指数达到222.8点的最高价位,比年初上升43.1点,涨幅23.98%;由于供大于求的态势不断发展,从4月份以来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跌,7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204点,比3月末下降18.8点,降幅8.44%,其中扁平材价格指数7月末190点,比3月末最高点下降27.1点,下降12.5%,长材价格指数232.1点,比2月末最高点下降2.8点,降幅1.92%。总的来看,钢材价格全面下跌,但价格走势长材明显好于扁平材。
罗冰生指出,由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跌,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价格差不断缩小,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不利,并将影响下一步我国的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
要充分认识外部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
他说,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今年下半年全行业运行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主要是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下半年钢铁产量将会放缓;二是钢铁产品生产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钢铁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四是钢铁生产高成本仍将持续。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分析我是完全赞同和支持的,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共同认识和高度关注,并努力采取措施,积极面对存在的困难。另一方面,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方面看,我们还应当特别关注全行业发展中的以下重点问题:
罗冰生说,要坚持转变钢铁行业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他分析,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总的来看,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道路,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来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同时带来全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进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能源、资源、环境方面对钢铁行业的制约将进一步强化,钢铁工业发展走规模扩张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出路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全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他说,今年2月钢协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明确全行业的工作重点,一是产业布局调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产品结构调整,四时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四个调整的关键一是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二是不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
罗冰生强调,今年1-7月全行业运行中出现的“高成本、低效益”的状况,对全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调整优化是不利的,应当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罗冰生进一步分析,“十一五”时期的5年,我国GDP增长115.14%,全社会粗钢需求增长54.95%,粗钢生产量增长77.4%。 “十一五”是需求和生产总量双高增长的时期。
高价进口铁矿石对钢铁业的冲击
罗冰生就有关高价进口铁矿石对钢铁行业的冲击和影响进行的重点阐述--
今年1-7月我国进口铁矿石38863.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814.33万吨,增长7.81%。
1-7月平均进口铁矿石到岸价162.7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4.63美元/吨,涨幅37.79%。按此计算,1-7月进口铁矿石支付632.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支付211.01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等于多支付人民币1371.95亿元,是今年1-7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652.08亿元的2.1倍,是1-7月大中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181.23亿元的6.45%,说明高价进口铁矿石是当前造成钢铁行业运行“高成本、低效益”的主要原因。
从钢铁生产的需求来看,今年1-7月国产铁矿石生产6919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410.3万吨,增长21.9%。增产铁矿石12410.3万吨,折合高炉入炉矿4309万吨。
1-7月高炉生铁生产3793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316.7万吨,增长9.6%。增产生铁3316.7万吨,需多耗入炉矿5306万吨,国产铁矿石增产4309万吨,满足需求后,缺口仅997万吨,需要通过进口矿补充。
而今年1-7月进口高价铁矿石比上年同期增加2814万吨,满足生产增长的需求后,富余1817万吨,全部反应为港口和企业库存铁矿石的增加,这也是当前港口进口铁矿石高库存并存在人为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罗冰生进一步分析,从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供需关系来看,全球供大于求的因素正在积累,并最终推进不合理的高价位进入下行通道;一是全球经济恢复进一步缓慢,社会需求不足,加上全球钢材市场出现供大于求,钢材市场价格全面下跌,将抑制全球钢铁行业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二是年初以来,铁矿石供应方过高估计了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特别是1-7月我国国产铁矿石比上年同期增长21.9%的情况下,替代了大部分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按高炉生产的实际需求看,1-7月进口铁矿石只需要增加9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2%,而实际进口增长7.81%,有5.19个百分点的差距。当前我国国产矿生产和港口库存均处于高水平,均不利于下一步进口铁矿石需求的增长。
罗冰生认为,从国际市场炼焦煤同铁矿石价格的比较来看,今年1月份我国炼焦煤进口平均到岸价169.93美元/吨,7月份下降到156.91美元/吨,下跌13.02美元/吨,降幅7.66%;而进口铁矿石的到岸价,1月份151.44美元/吨,7月份173.23美元/吨,上涨21.79美元/吨,涨幅14.4%。两种产品均属于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反映为一升一降,这种情况说明在国际铁矿石市场存在价格垄断和人为炒作,同目前的国际铁矿石市场供需关系的发展是背离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罗冰生强调,我们认为解决进口铁矿石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要针对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高度垄断的局面,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海外铁矿山的投资、开发、参股,进一步提高海外权益矿的比重;二是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国内铁矿山的生产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实现长期稳定生产,提高自产矿的供给率;三是要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进一步做好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和进口铁矿石流向管理工作。
据罗冰生介绍,最近中钢钢铁工业协会和五矿商会正在开展全面推进国内市场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和发布中国钢铁协会铁矿石价格指数工作,并以行业自律的要求实施,将对规范国内进口铁矿石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
全面强化钢铁行业钢材经销工作
罗冰生说,当前要全面强化钢铁行业的钢材经销工作。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产钢的80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当前推进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要做好的关键工作,一是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二是不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
罗冰生说,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除做好铁矿石供应产业链的建设外,进一步强化钢材销售环节的建设是另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钢材销售的情况看,钢铁企业通过分销商销售的钢材占钢铁企业销售总量的41.16%,是钢材销售的第一渠道,钢铁企业和分销企业要共同做好钢材的分销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与下游用钢产业的联系,这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罗冰生分析,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大力强化钢材营销环节,加强钢材配送加工及物流体系建设具有明显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要。一是开展钢材配送加工,是国家支持和重点发展的生产服务性产业;二是节能降耗,符合全社会发展绿色经济和社会环保的要求;三是可以通过加工配送进一步提高钢材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
“十二五”钢铁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下降18%
罗冰生强调,要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进钢铁工业绿色发展。
他说,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84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02吨/万元,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1%,吨钢耗用新水同比下降6.87%,外排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同比下降14.86%,氨氮同比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2.93%,烟尘同比下降7.94%,粉尘同比下降2.23%,在节能减排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的高增长,上半年行业总能耗同比增长4.81%,吨钢耗电同比增长1.61%,进一步加剧了能源、资源、用电等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总的来看,今年全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下半年对全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罗冰生介绍,工信部初步核定,在“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2015年比2010年要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耗用新水量下降30%,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提高到72%等目标。
他说,为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要求我们一是要普及推广已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大中型企业2015年干熄焦率达到100%;二是按国家要求会员企业2015年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的工序能耗达标率达到100%;三是会员企业没有通过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努力完善措施,补办手续,获得审批。
罗冰生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已经由单一技术、单一工序向集成优化转变,向钢铁生产全过程的系统优化调整转变。全行业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加强对企业节能环保情况的跟踪,推广重点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开展绿色钢铁制造,循环经济及低碳工艺技术、洁净钢工艺等重大课题与新技术的研究,加强节能环保统计数据的规范化,大力学习、推广唐钢、太钢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先进经验。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为全行业节能减排多做贡献。
钢铁产品出口小幅增长 进口有所下降
罗冰生分析,钢铁产品出口小幅增长,而进口有所下降。今年1-7月出口钢材2877.16万吨,钢坯为0.45万吨,折合粗钢出口3060.2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6.41万吨,增长1.17%;
1-7月进口钢材927.28万吨,钢坯31.92万吨,折合粗钢进口1018.39万吨,同比减少58.58万吨,下降3.04%。
数据显示:1-7月进口、出口相抵,折合成粗钢净出口2041.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5.09万吨,增长5.97%。应当指出,出口因素对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具有重大的影响,今年1-7月粗钢净出口2041.97万吨,占1-7月全国粗钢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3830.4万吨的53.3%。从下一步的发展趋势看,由于国际市场已经出现钢材供大于求的情况,钢铁产品出口的难度加大,下一步粗钢净出口,将很难保持较快增长的状况。
罗冰生进一步分析,从今年1-7月进口、出口钢材的品种结构来看,1-7月我国进口钢材是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板材为主,板材进口量达784.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4.58%,比上年同期下降5.86%,仍为进口量最大的品种;而我国出口钢材是以一般中低档次的棒线材、角型材、普通板材为主,这三个品种1-7月出口数量达2147.16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4.62%。 1-7月进口钢材的平均到岸价为1375.02美元/吨,而我国出口钢材平均离岸价1033.59美元/吨,进出口价格相差341.47美元/吨,价格差为24.83%。这也说明,在生产高成本的情况下,优化出口钢材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是全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罗冰生认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美国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主权信用降级,欧洲经济走势分化明显,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深化,全球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预期,新兴经济体存在硬着陆的风险,大宗商品在高价位上大幅度波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总体而言,全年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
罗冰生预计,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全球市场对钢材需求增长的势头减弱,加上上半年全球粗钢生产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跌,同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差缩小,同时,美欧对我国钢材出口采取一些列限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将面临较多的困难,下半年钢铁产品出口增长将会有所放缓。
国内市场钢价波动向上调整 但波幅缩小
罗冰生认为,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波动向上调整,但波幅缩小。2010年受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涨价,并拉动钢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影响,2010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比2009年上涨15.7%,但仍未抵销生产成本上升的减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初开始,钢材价格上升,综合价格指数2月末上升到135.65点,比年初上涨5.74%;受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3月末钢材价格下降至131.23点,降幅3.37%;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继续波动调整,7月末价格指数134.64点,比年初仍上涨4.95%。
罗冰生分析,在国内市场价格波动调整的过程中,总的来看,长材价格好于板材。7月末,长材价格指数142.43点,比板材价格指数129.81点,高12.62点;7月末同年初比较,长材价格指数上涨5.7%,板材价格指数上涨4.25%,长材涨幅高于板材1.45个百分点。
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全行业运行低效益
罗冰生强调,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全行业运行低效益。
据介绍,纳入协会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今年上半年由于原燃料实际采购成本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上升,1-7月累计77户企业实际产品销售总成本19455.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5%。今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比较,炼焦煤上涨13.67%,喷吹煤上涨22.59%,冶金焦上涨7.18%,国产铁精粉上涨24.74%,进口矿上涨37.4%。
罗冰生分析,在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下降,钢铁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纳入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1-7月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181.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实现利润65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虽然实现利润总额上升,但1-7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3.08%,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1-7月全行业整体处于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状态。
罗冰生指出,生产高成本的原因,主要是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财务费用明显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年1-7月大中型企业实际发生财务费用34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46亿元,增长33.51%,仅财务费用一项占大中型企业1-7月销售收入的1.65%。当前,控制财务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减少实物库存总量和减少资金占用,控制银行贷款增加,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企业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球市场钢材生产明显大于市场需求
罗冰生认为,全球市场钢材生产明显大于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球64个国家、地区生产粗钢88689.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768.4万吨,增长8.3%;扣除中国计算,1-7月生产粗钢4765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935.0万吨,增长6.6%。总的来看,主要生产粗钢的国家、地区均处于生产高增长状态。
罗分析分析,从整体情况看,除日本上半年因受灾粗钢生产总量略有下降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粗钢生产总量均比上年同期明显增长,特别是今年6月份全球64个国家地区生产粗钢达到12774.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创全球生产粗钢总量的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是全球对钢材的需求增长今年以来一直表现为相对疲软中,特别是美国主权信用等级调降及欧盟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影响,全球经济低增长的态势进一步明显,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全球市场对钢材需求增长的态势进一步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市场钢材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突显。
罗冰生进一步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球市场钢材消费需求比上年下降7.7%,2009年又比上年下降1.1%,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初,世界钢铁协会预测2011年全球钢材的表观消费需求将比2010年增长5.9%,应当说这是在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及欧盟主权债务不断发展之前做出的比较乐观的预测。同这种乐观的预计比较,1-7月全球粗钢总量比上年增长8.3%,而全年需求增长5.9%,生产总量仍然大于需求增幅2.4个百分点,这是造成当前全球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
今年1-7月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降
罗冰生说,今年1-7月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降。
罗冰生分析,在全球钢材供大于求的发展态势下,今年初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上升,4月末国际市场综合价格指数达到222.8点的最高价位,比年初上升43.1点,涨幅23.98%;由于供大于求的态势不断发展,从4月份以来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跌,7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204点,比3月末下降18.8点,降幅8.44%,其中扁平材价格指数7月末190点,比3月末最高点下降27.1点,下降12.5%,长材价格指数232.1点,比2月末最高点下降2.8点,降幅1.92%。总的来看,钢材价格全面下跌,但价格走势长材明显好于扁平材。
罗冰生指出,由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全面下跌,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价格差不断缩小,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不利,并将影响下一步我国的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
要充分认识外部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
他说,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今年下半年全行业运行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主要是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下半年钢铁产量将会放缓;二是钢铁产品生产结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钢铁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四是钢铁生产高成本仍将持续。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分析我是完全赞同和支持的,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共同认识和高度关注,并努力采取措施,积极面对存在的困难。另一方面,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方面看,我们还应当特别关注全行业发展中的以下重点问题:
罗冰生说,要坚持转变钢铁行业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他分析,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总的来看,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道路,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来支撑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同时带来全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进入“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能源、资源、环境方面对钢铁行业的制约将进一步强化,钢铁工业发展走规模扩张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是没有出路的,唯一的出路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全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他说,今年2月钢协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明确全行业的工作重点,一是产业布局调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产品结构调整,四时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四个调整的关键一是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二是不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
罗冰生强调,今年1-7月全行业运行中出现的“高成本、低效益”的状况,对全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调整优化是不利的,应当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罗冰生进一步分析,“十一五”时期的5年,我国GDP增长115.14%,全社会粗钢需求增长54.95%,粗钢生产量增长77.4%。 “十一五”是需求和生产总量双高增长的时期。
高价进口铁矿石对钢铁业的冲击
罗冰生就有关高价进口铁矿石对钢铁行业的冲击和影响进行的重点阐述--
今年1-7月我国进口铁矿石38863.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814.33万吨,增长7.81%。
1-7月平均进口铁矿石到岸价162.7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4.63美元/吨,涨幅37.79%。按此计算,1-7月进口铁矿石支付632.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支付211.01亿美元,按汇率6.5计算,等于多支付人民币1371.95亿元,是今年1-7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652.08亿元的2.1倍,是1-7月大中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181.23亿元的6.45%,说明高价进口铁矿石是当前造成钢铁行业运行“高成本、低效益”的主要原因。
从钢铁生产的需求来看,今年1-7月国产铁矿石生产6919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410.3万吨,增长21.9%。增产铁矿石12410.3万吨,折合高炉入炉矿4309万吨。
1-7月高炉生铁生产3793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316.7万吨,增长9.6%。增产生铁3316.7万吨,需多耗入炉矿5306万吨,国产铁矿石增产4309万吨,满足需求后,缺口仅997万吨,需要通过进口矿补充。
而今年1-7月进口高价铁矿石比上年同期增加2814万吨,满足生产增长的需求后,富余1817万吨,全部反应为港口和企业库存铁矿石的增加,这也是当前港口进口铁矿石高库存并存在人为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罗冰生进一步分析,从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供需关系来看,全球供大于求的因素正在积累,并最终推进不合理的高价位进入下行通道;一是全球经济恢复进一步缓慢,社会需求不足,加上全球钢材市场出现供大于求,钢材市场价格全面下跌,将抑制全球钢铁行业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二是年初以来,铁矿石供应方过高估计了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特别是1-7月我国国产铁矿石比上年同期增长21.9%的情况下,替代了大部分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按高炉生产的实际需求看,1-7月进口铁矿石只需要增加9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2%,而实际进口增长7.81%,有5.19个百分点的差距。当前我国国产矿生产和港口库存均处于高水平,均不利于下一步进口铁矿石需求的增长。
罗冰生认为,从国际市场炼焦煤同铁矿石价格的比较来看,今年1月份我国炼焦煤进口平均到岸价169.93美元/吨,7月份下降到156.91美元/吨,下跌13.02美元/吨,降幅7.66%;而进口铁矿石的到岸价,1月份151.44美元/吨,7月份173.23美元/吨,上涨21.79美元/吨,涨幅14.4%。两种产品均属于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反映为一升一降,这种情况说明在国际铁矿石市场存在价格垄断和人为炒作,同目前的国际铁矿石市场供需关系的发展是背离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罗冰生强调,我们认为解决进口铁矿石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要针对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高度垄断的局面,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大海外铁矿山的投资、开发、参股,进一步提高海外权益矿的比重;二是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国内铁矿山的生产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实现长期稳定生产,提高自产矿的供给率;三是要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进一步做好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和进口铁矿石流向管理工作。
据罗冰生介绍,最近中钢钢铁工业协会和五矿商会正在开展全面推进国内市场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和发布中国钢铁协会铁矿石价格指数工作,并以行业自律的要求实施,将对规范国内进口铁矿石秩序发挥重要的作用。
全面强化钢铁行业钢材经销工作
罗冰生说,当前要全面强化钢铁行业的钢材经销工作。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产钢的80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当前推进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要做好的关键工作,一是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二是不断增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
罗冰生说,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除做好铁矿石供应产业链的建设外,进一步强化钢材销售环节的建设是另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钢材销售的情况看,钢铁企业通过分销商销售的钢材占钢铁企业销售总量的41.16%,是钢材销售的第一渠道,钢铁企业和分销企业要共同做好钢材的分销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与下游用钢产业的联系,这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罗冰生分析,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大力强化钢材营销环节,加强钢材配送加工及物流体系建设具有明显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要。一是开展钢材配送加工,是国家支持和重点发展的生产服务性产业;二是节能降耗,符合全社会发展绿色经济和社会环保的要求;三是可以通过加工配送进一步提高钢材的使用价值,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
“十二五”钢铁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下降18%
罗冰生强调,要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进钢铁工业绿色发展。
他说,今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84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02吨/万元,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1%,吨钢耗用新水同比下降6.87%,外排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同比下降14.86%,氨氮同比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2.93%,烟尘同比下降7.94%,粉尘同比下降2.23%,在节能减排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的高增长,上半年行业总能耗同比增长4.81%,吨钢耗电同比增长1.61%,进一步加剧了能源、资源、用电等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总的来看,今年全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下半年对全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罗冰生介绍,工信部初步核定,在“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2015年比2010年要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耗用新水量下降30%,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提高到72%等目标。
他说,为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要求我们一是要普及推广已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大中型企业2015年干熄焦率达到100%;二是按国家要求会员企业2015年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的工序能耗达标率达到100%;三是会员企业没有通过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努力完善措施,补办手续,获得审批。
罗冰生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已经由单一技术、单一工序向集成优化转变,向钢铁生产全过程的系统优化调整转变。全行业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加强对企业节能环保情况的跟踪,推广重点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开展绿色钢铁制造,循环经济及低碳工艺技术、洁净钢工艺等重大课题与新技术的研究,加强节能环保统计数据的规范化,大力学习、推广唐钢、太钢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先进经验。同时,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为全行业节能减排多做贡献。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