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市场供需两旺
2011-05-12 | | 2167浏览
今年以来,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也开始攀升。根据世界钢协的统计,全球64个主要产钢国的2月份产量为1.17亿吨,同期增幅8.8%,产能利用率从1月份的80.9%上升到82.0%,较去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
另外,日本大地震对粗钢以及钢材产量的影响较大,2010年日本粗钢产量约为1.096亿吨,位居世界第二。目前日本至少5家大型钢厂暂停了生产,并且停产时间可能长达6个月。日本地震对钢铁供应的影响尽管对全球影响不大,但对东南亚区域的影响较为积极,尤其是高端板材的供应影响较大,二季度将充分体现出来。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平均日产粗钢分别为193.13万吨、193.95万吨。根据中国钢铁协会数据,3月份全国平均日产粗钢191.37万吨,推算当月生产粗钢5932.5万吨。其中3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4.5万吨,旬环比上升4.15%,创下历史新高,远超去年最高水平的187.3万吨。1~3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7350万吨,同比增长9.8%,平均日产量192.78万吨,再创同期最高水平。
目前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步入二季度后受需求旺季影响,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但由于国内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90%,基本接近极限,而因为后续新增产能有限,故二季度产量上升空间有限。根据钢铁行业季节性的周期,预计2011年全年粗钢产量将达6.6亿吨。其中,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350万吨,同比增速5.34%;表观消费量6.3亿吨,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10年回落1.%左右;净出口实现300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400万吨。
今年1~3月,我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如此高的增速可能受投资惯性影响较大。从1~3月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大幅下降来看,后期固定资产投资动能明显不足。
根据一季度情形,考虑到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量随着工业化进度的提升呈现明显下降,“十二五”期间,调结构是主旋律,因此降幅更大。综合来看,预计2011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63亿吨(包含库存),同比增长6.2%左右,高于人们原先预期。
与此同时,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对钢材需求开始释放。二季度将是保障房开工建设的旺季,将大幅拉动螺纹钢、线材、圆钢及型材的需求,将有效弥补商品房调控引起的增速下滑缺口。
此外,影响钢材需求还有:日本地震后的重建对建材的需求也将成为带动我国钢材的出口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汽车销量增速下滑明显,但中长期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预计二季度车市将逐步企稳,对全年的产量影响应该不大;得益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家电行业依旧表现出较好的运行态势,家电行业将进入农村普及、城市更新的第三轮高速发展期;机械行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自今年2月中旬钢价因需求淡季而开始滑落,随之矿价变现为相对滞后性的回落,因地震影响出现短期铁矿、焦煤价格回调、钢价上涨行情,随后钢价和矿价步入复苏通道。
海关总署4月10日数据显示,中国前三个月进口铁矿石量1.77亿吨,同比增长14.4%,创下了中国单季度铁矿石进口量新高。一季度,铁矿石进口均价为每吨156.5美元,上涨59.5%。其中。3月份进口铁矿石5948万吨,经计算的均价为160.7美元/吨,创历史新高。
地震短期内影响日本铁矿石进口量每月减少约360万吨,有利缓解铁矿石需求紧张趋势;印度方面解除卡邦铁矿石出口禁令,有望扭转印度铁矿石出口量下跌的局面,并有助于减轻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压力;铁矿石进口秩序整顿,全面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将利于缓解目前铁矿石供需双方博弈力量的不对称;国内矿山开采力度加大,对外依存度下降。 这将有利于改善钢企与矿山之间的博弈力量极不平衡的现状,并使原材料价格涨幅有所收敛。
国内钢材库存在3月下旬正式进入减仓通道,目前建筑库存已经连续3周减仓,减仓幅度接近6%,热卷库存减仓幅度为5%,而中厚板库存减仓幅度则为10%左右。
钢材库存随季节持续减少,对于提振钢材市场来说是一大利好,将增强钢价支撑力。经过去年12月下旬至3月中旬接近3个月的大幅增仓之后,国内钢材库存在3月下旬正式进入减仓通道,目前建筑库存已经连续3周减仓,减仓幅度接近6%,热卷库存减仓幅度为5%,而中厚板库存减仓幅度则为10%左右。
随着钢材消费的季节性回暖,市场已经进入到全面去库存化阶段,但是库存拐点和价格拐点并不必然对应,当出现库存和产量双降的时候,对钢市便形成有利支撑。
另外,日本大地震对粗钢以及钢材产量的影响较大,2010年日本粗钢产量约为1.096亿吨,位居世界第二。目前日本至少5家大型钢厂暂停了生产,并且停产时间可能长达6个月。日本地震对钢铁供应的影响尽管对全球影响不大,但对东南亚区域的影响较为积极,尤其是高端板材的供应影响较大,二季度将充分体现出来。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平均日产粗钢分别为193.13万吨、193.95万吨。根据中国钢铁协会数据,3月份全国平均日产粗钢191.37万吨,推算当月生产粗钢5932.5万吨。其中3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4.5万吨,旬环比上升4.15%,创下历史新高,远超去年最高水平的187.3万吨。1~3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7350万吨,同比增长9.8%,平均日产量192.78万吨,再创同期最高水平。
目前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步入二季度后受需求旺季影响,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但由于国内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90%,基本接近极限,而因为后续新增产能有限,故二季度产量上升空间有限。根据钢铁行业季节性的周期,预计2011年全年粗钢产量将达6.6亿吨。其中,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350万吨,同比增速5.34%;表观消费量6.3亿吨,同比增长4.9%,增速较2010年回落1.%左右;净出口实现300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400万吨。
今年1~3月,我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如此高的增速可能受投资惯性影响较大。从1~3月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大幅下降来看,后期固定资产投资动能明显不足。
根据一季度情形,考虑到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粗钢消费量随着工业化进度的提升呈现明显下降,“十二五”期间,调结构是主旋律,因此降幅更大。综合来看,预计2011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在6.63亿吨(包含库存),同比增长6.2%左右,高于人们原先预期。
与此同时,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对钢材需求开始释放。二季度将是保障房开工建设的旺季,将大幅拉动螺纹钢、线材、圆钢及型材的需求,将有效弥补商品房调控引起的增速下滑缺口。
此外,影响钢材需求还有:日本地震后的重建对建材的需求也将成为带动我国钢材的出口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汽车销量增速下滑明显,但中长期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预计二季度车市将逐步企稳,对全年的产量影响应该不大;得益于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家电行业依旧表现出较好的运行态势,家电行业将进入农村普及、城市更新的第三轮高速发展期;机械行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自今年2月中旬钢价因需求淡季而开始滑落,随之矿价变现为相对滞后性的回落,因地震影响出现短期铁矿、焦煤价格回调、钢价上涨行情,随后钢价和矿价步入复苏通道。
海关总署4月10日数据显示,中国前三个月进口铁矿石量1.77亿吨,同比增长14.4%,创下了中国单季度铁矿石进口量新高。一季度,铁矿石进口均价为每吨156.5美元,上涨59.5%。其中。3月份进口铁矿石5948万吨,经计算的均价为160.7美元/吨,创历史新高。
地震短期内影响日本铁矿石进口量每月减少约360万吨,有利缓解铁矿石需求紧张趋势;印度方面解除卡邦铁矿石出口禁令,有望扭转印度铁矿石出口量下跌的局面,并有助于减轻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压力;铁矿石进口秩序整顿,全面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将利于缓解目前铁矿石供需双方博弈力量的不对称;国内矿山开采力度加大,对外依存度下降。 这将有利于改善钢企与矿山之间的博弈力量极不平衡的现状,并使原材料价格涨幅有所收敛。
国内钢材库存在3月下旬正式进入减仓通道,目前建筑库存已经连续3周减仓,减仓幅度接近6%,热卷库存减仓幅度为5%,而中厚板库存减仓幅度则为10%左右。
钢材库存随季节持续减少,对于提振钢材市场来说是一大利好,将增强钢价支撑力。经过去年12月下旬至3月中旬接近3个月的大幅增仓之后,国内钢材库存在3月下旬正式进入减仓通道,目前建筑库存已经连续3周减仓,减仓幅度接近6%,热卷库存减仓幅度为5%,而中厚板库存减仓幅度则为10%左右。
随着钢材消费的季节性回暖,市场已经进入到全面去库存化阶段,但是库存拐点和价格拐点并不必然对应,当出现库存和产量双降的时候,对钢市便形成有利支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