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铁矿石代理制为何“雷声大雨点小”
2011-03-28 | 现代物流报 | 2143浏览
中钢协的老调重弹,再次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3月1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特邀分析师罗冰生当日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钢协和五矿商会正考虑全面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并解决“国内市场进口铁矿石双重价格问题”。
早在2009年初,中钢协就一直致力于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但一直进展缓慢。
对此,分析师邱跃成告诉本报记者说,“实行代理制的初衷是好的,提高集中度来一致对外。”但是谁来代理,利益如何分配,怎么监督执行等,都还不好说,这其中存在的利益博弈太多。
邱跃成的看法,与记者采访的业内大多数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矿石代理制要真正执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贸易商仍存分歧
事实上,就在中钢协和五矿商会这条统一战线内部也存在利益博弈。
当时钢企点炮“贸易商炒高进口矿”,贸易商反唇相讥“钢厂拿到长协矿卖高价”,以致几乎闹到不欢而散的程度,加上当时中小钢厂也有不同看法,虽然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几轮协商总算通过了几个文件,落实起来也不容易,各自利益都裹挟在其中。
此次罗冰生在发言中称,即将颁布的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已经得到了国内主要钢企的一致同意。但铁矿石流向必须是钢铁生产企业。而对于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则可以找贸易商代理,贸易商只能收取代理费。
对此,矿石贸易商耿耿于怀。
“贸易商只能收取代理费,这点固定的代理费能够满足习惯了暴利的矿石进口商吗?” 海通证券钢铁行业高级分析师刘彦奇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此表示了不同意见,现有矿石进口资质的100多家贸易商,每家贸易商该分配多少代理量,费用如何收取,都需要详细研究。
而中钢协的初衷是,如果铁矿石贸易商统一只加收管理费卖给钢厂,现货矿价就更稳定。
“目前铁矿石代理制推行的最大阻力就是矿石贸易商是否接受,中钢协正在联合五矿商会做矿贸商的工作。”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郑玉春告诉本报记者。
另外,代表大贸易商的利益的五矿商会对于协调整个行业企业的利益也力有未逮。
五矿商会并不能管束中小矿贸商,更不能遏制中间矿贸商炒作行为,只要有炒作就存在价格波动。
或产生新的垄断
更加蹊跷的是,就在罗冰生发言的第二天(3月18日),股市即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宝钢股份领衔的钢铁板块出现大跌。
“市场担心进口矿石统一价格销售,收益归国家所有。大钢企如宝钢等的矿石价格优势不再。”刘彦奇分析,由于中国铁矿石进口长期处于协议矿和现货矿“两个市场、两种价格”的状态,协议矿与现货矿带来的价差让大型钢企获益丰厚。而协议矿至少要比现货矿便宜200元。民营小钢厂则没有资格拿到协议矿。
对于这种巨大的差价,业内人看得真切——在对比了过去8年的数据后,刘彦奇分析发现, “矿价差给国内大钢企带来的利润蛋糕,部分年份可以高达400亿元左右,过去8年占整个行业利润的比例在18%左右。” 宝钢股份等大钢企有2成多的净利润来自矿石双轨制下协议价与现货价的价差。
但这些利润并不是全部被钢企吃掉,还有至少3-4成的国外三大矿山及拥有矿石进口资质的国内进口商吃掉,或被钢企倒卖掉。
小钢厂拿不到矿的时候,出高价从大钢厂买矿是唯一的选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钢企代表说。在铁矿石双轨制下,对于许多大型钢厂来说,倒卖铁矿石的利润,比生产钢材本身还要高。
据兰格钢铁网估算,某些年份各进口企业倒卖长协矿的收入至少超过200亿元。
而一旦实行进口代理制,并取消协议矿与现货矿的价差,统一价格,大钢企巨大的盈利空间将消失。
不过,在代理制执行过程事实上尚无法受到严格规范和监督的前提下,目前,国内主要囤积铁矿石的基本都是国有钢企或贸易商,这种做法会不会产生垄断企业变相炒作铁矿石价格的现象,都难以预料。
在严重不均衡的供需关系下,如何分配大中小各类钢企的矿石需求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行代理制,每年进口多少代理量才能不多不少,如何调节,会不会偏向国企?民营钢企自己争取到的矿石订单如何对待,民营钢企会听从代表国有钢企的中钢协的调令吗?” 刘彦奇用一系列的问号,表示了代理制执行的难度。
短期或难真正执行
矿石进口代理制酝酿于2年之前,但等到如今执行之时,外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钢市资深研究员杨延岭分析,如今,进口矿价格制定办法与当时不同,金融化、市场化走向更为明显,在我们还在讨论推行代理制的当月,三大矿山公司放弃实行了20年的原有定价办法强行更改为季度定价,同时采用了指数定价。而且印度已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国际上已有三大铁矿石指数,新加坡、伦敦、芝加哥及美国洲际交易所等也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
面对铁矿新的交易形式和价格发现制定方法,铁矿石即便能够出台,是否能对铁矿石指数定价几乎产生约束力还有待市场鉴证。而且,国外矿方和政府如是否能接受这个类似行政干预的办法。
“短期内难以实行矿石代理制,有很多问题需要系统安排,预计短期内只是一个方案。” 刘彦奇认为。
不过,如果能够成功实行,会产生良效,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可以消除民营钢企和国有钢企多年来的分歧,真正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在统一成本线上,钢企失去了暴利来源,开始真刀实枪搞生产;长期看,可以净化行业气氛,减少流通炒作。
3月1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特邀分析师罗冰生当日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中钢协和五矿商会正考虑全面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并解决“国内市场进口铁矿石双重价格问题”。
早在2009年初,中钢协就一直致力于推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但一直进展缓慢。
对此,分析师邱跃成告诉本报记者说,“实行代理制的初衷是好的,提高集中度来一致对外。”但是谁来代理,利益如何分配,怎么监督执行等,都还不好说,这其中存在的利益博弈太多。
邱跃成的看法,与记者采访的业内大多数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矿石代理制要真正执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一解决。
贸易商仍存分歧
事实上,就在中钢协和五矿商会这条统一战线内部也存在利益博弈。
当时钢企点炮“贸易商炒高进口矿”,贸易商反唇相讥“钢厂拿到长协矿卖高价”,以致几乎闹到不欢而散的程度,加上当时中小钢厂也有不同看法,虽然中钢协和五矿商会几轮协商总算通过了几个文件,落实起来也不容易,各自利益都裹挟在其中。
此次罗冰生在发言中称,即将颁布的铁矿石进口代理制,已经得到了国内主要钢企的一致同意。但铁矿石流向必须是钢铁生产企业。而对于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则可以找贸易商代理,贸易商只能收取代理费。
对此,矿石贸易商耿耿于怀。
“贸易商只能收取代理费,这点固定的代理费能够满足习惯了暴利的矿石进口商吗?” 海通证券钢铁行业高级分析师刘彦奇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此表示了不同意见,现有矿石进口资质的100多家贸易商,每家贸易商该分配多少代理量,费用如何收取,都需要详细研究。
而中钢协的初衷是,如果铁矿石贸易商统一只加收管理费卖给钢厂,现货矿价就更稳定。
“目前铁矿石代理制推行的最大阻力就是矿石贸易商是否接受,中钢协正在联合五矿商会做矿贸商的工作。”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郑玉春告诉本报记者。
另外,代表大贸易商的利益的五矿商会对于协调整个行业企业的利益也力有未逮。
五矿商会并不能管束中小矿贸商,更不能遏制中间矿贸商炒作行为,只要有炒作就存在价格波动。
或产生新的垄断
更加蹊跷的是,就在罗冰生发言的第二天(3月18日),股市即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宝钢股份领衔的钢铁板块出现大跌。
“市场担心进口矿石统一价格销售,收益归国家所有。大钢企如宝钢等的矿石价格优势不再。”刘彦奇分析,由于中国铁矿石进口长期处于协议矿和现货矿“两个市场、两种价格”的状态,协议矿与现货矿带来的价差让大型钢企获益丰厚。而协议矿至少要比现货矿便宜200元。民营小钢厂则没有资格拿到协议矿。
对于这种巨大的差价,业内人看得真切——在对比了过去8年的数据后,刘彦奇分析发现, “矿价差给国内大钢企带来的利润蛋糕,部分年份可以高达400亿元左右,过去8年占整个行业利润的比例在18%左右。” 宝钢股份等大钢企有2成多的净利润来自矿石双轨制下协议价与现货价的价差。
但这些利润并不是全部被钢企吃掉,还有至少3-4成的国外三大矿山及拥有矿石进口资质的国内进口商吃掉,或被钢企倒卖掉。
小钢厂拿不到矿的时候,出高价从大钢厂买矿是唯一的选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钢企代表说。在铁矿石双轨制下,对于许多大型钢厂来说,倒卖铁矿石的利润,比生产钢材本身还要高。
据兰格钢铁网估算,某些年份各进口企业倒卖长协矿的收入至少超过200亿元。
而一旦实行进口代理制,并取消协议矿与现货矿的价差,统一价格,大钢企巨大的盈利空间将消失。
不过,在代理制执行过程事实上尚无法受到严格规范和监督的前提下,目前,国内主要囤积铁矿石的基本都是国有钢企或贸易商,这种做法会不会产生垄断企业变相炒作铁矿石价格的现象,都难以预料。
在严重不均衡的供需关系下,如何分配大中小各类钢企的矿石需求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行代理制,每年进口多少代理量才能不多不少,如何调节,会不会偏向国企?民营钢企自己争取到的矿石订单如何对待,民营钢企会听从代表国有钢企的中钢协的调令吗?” 刘彦奇用一系列的问号,表示了代理制执行的难度。
短期或难真正执行
矿石进口代理制酝酿于2年之前,但等到如今执行之时,外部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钢市资深研究员杨延岭分析,如今,进口矿价格制定办法与当时不同,金融化、市场化走向更为明显,在我们还在讨论推行代理制的当月,三大矿山公司放弃实行了20年的原有定价办法强行更改为季度定价,同时采用了指数定价。而且印度已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国际上已有三大铁矿石指数,新加坡、伦敦、芝加哥及美国洲际交易所等也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
面对铁矿新的交易形式和价格发现制定方法,铁矿石即便能够出台,是否能对铁矿石指数定价几乎产生约束力还有待市场鉴证。而且,国外矿方和政府如是否能接受这个类似行政干预的办法。
“短期内难以实行矿石代理制,有很多问题需要系统安排,预计短期内只是一个方案。” 刘彦奇认为。
不过,如果能够成功实行,会产生良效,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可以消除民营钢企和国有钢企多年来的分歧,真正代表整个行业的利益;在统一成本线上,钢企失去了暴利来源,开始真刀实枪搞生产;长期看,可以净化行业气氛,减少流通炒作。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