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涨价是国内钢企亏损的元凶?

2011-03-09 | | 2565浏览

近日,全球三大矿山2010年的业务报告都已公布,淡水河谷净利润173亿美元,必和必拓170亿美元,力拓盈利增长两倍达143亿美元。与三大矿山的耀人业绩相对照,我国的钢铁企业利润微薄,中钢协统计77家大中型钢企仅实现净利897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136亿美元,不到三大矿山盈利总额的三分之一。

纵观整个钢铁行业,有的钢铁企业还处在亏损状态,整个行业仅有2.91%的销售利润率,成为国内工业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同时也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谈及钢铁企业亏损,大家首先就想到了近年来铁矿石涨价。据工信部报告,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128美元/吨,比上年上涨了40美元/吨,为此中国钢铁企业全年多支付了1960亿元人民币。那么国内钢企亏损该不该怪铁矿石涨价?我们钢铁行业自身存在着哪些问题?

中国钢铁行业缺乏战略布局的眼光
我们很奇怪,同样是钢铁进口大国,为何日本就能够不惧铁矿石涨价呢?其实,早在40年前,日本已经开始对全球铁矿石资源进行了投资,而且是有计划,有组织、长期稳定、从不间断地进行投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半官半民的资源投资公司——三井物业株式会社就开始积极参与投资开发铁矿石资源,现在其持股比例,目前日本已经控制了全球铁矿石产量的世界第四位。
拥有铁矿石厂商的股权,就决定了日本从铁矿石涨价中可以大大获益,而不是受损,虽然涨价一倍,但是日本的钢铁公司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而且日本生产的钢铁附加值远比中国要高,他们承受涨价的忍耐力相对于中国生产低档次铁制品要强!由于日本在铁矿石投资方面早有动作,可能反而使日本的钢价比其他诸国更有竞争力,而且从宏观上讲,这么做可以使日本防止了因铁矿石价格上涨而引发的输入性通胀。也不必再去为此考虑日元的升值问题。

从现在这个棋盘局来看,中国的现实环境要恶劣得多,虽然在2008年,中铝宣布参股矿业巨头力拓集团的投资,但这项预计总额高达195亿美元的协议,只过了4个月之后就被力拓撕毁。力拓为什么要毁约呢?其实力拓的高层最后听了华尔街专家们的建议,不要把股权买给发展中的中国,这样以后就可以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国内钢企遭遇的发展压力远不止于此:在铁矿石、焦煤等原材料大幅涨价以及钢材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钢铁企业2010年产粗钢将达6.5亿吨。而同期的国内粗钢表现消费量为20618.45万吨。),政府各部门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方面又频出“狠招”,在国内产能过剩和政策施压后,钢铁企业只能把眼光投向出口。 

 但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生产的钢铁产品附加值低,出口方面更不可观。尽管我国的钢铁产量在国内严重产能过剩,但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钢材1643.0万吨,增长3.3%,其中90%是国内不能生产的高附加值品种,所以我国的钢铁企业的利润率要想提高,则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要走高端路线。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把贸易保护主义的目标主要指向中国,钢铁产品又是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特别是中国对美国、欧盟市场的出口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要知道,低附加值将被认定为“倾销”,产品将面临“难签证”。  
钢铁行业非市场化色彩太浓

钢铁企业的产生,有着浓重的非市场化色彩。大中型钢厂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这些国企是计划经济转制而来的地方骨干企业,上个世纪末普遍亏损。后因得益于我国经济的腾飞,使得钢铁需求大幅增长,这些钢厂就逐步摆脱了亏损局面,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凭借着低息贷款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大规模扩张。

整个钢铁行业内部竞争度不够,尽管钢铁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但竞争核心之处,即企业存亡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这直接降低了钢铁企业的活力。例如,涉及到企业的重组兼并,政府行政色彩太浓,保护主义盛行。由于财税等方面的原因,地方政府支持省内大企业,跨区域优势重组的较少,钢铁企业重组,各地钢厂都占山为王风气盛行,这扭曲了钢铁企业重组优化组合的初衷,有背离市场化的倾向。特别是进入2010年,钢铁重组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市场化的倒退。比如,亏损的山东钢铁重组盈利丰厚的日照钢铁。

在地方政府保护下,行业的竞争性不够,钢铁企业的重组具有排外性,直接导致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严严重压低,限制了私营企业在该领域公平竞争的活力,没有“优胜劣汰”的剌激,国有钢厂的活力明显不足,企业对市场敏感度低,国企所存在的一些顽疾无法克服,造成钢企运营效率低下,整个行业的销售利率低也在预料之中。

铁矿石涨价吞食了国内钢铁行业的巨额利润,但这只是造成国内钢企业亏损的原因之一。国内钢企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例如在铁矿石谈判时中国钢铁企业应该抱团议价,这样才能有较大的话语权。同时更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做到如何在铁矿涨价时,钢企能够及时降低成本,进行产业升级,多生产出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来。作为政府应该放开地域上的限制,让国内钢铁企业能够跨地区优化重组,允许民营企业来重组兼并国企,只有引入优胜劣汰机制,中国的钢铁行业才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