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5-06-16 | | 2195浏览

  由于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的缩减,澳大利亚的矿产业受到冲击,行业前景不再乐观。澳大利亚人的工资水平也在今年第一季度里同比下滑。澳联储银行预估,在2015年至2018年这4年中,矿井建设行业将减少约6万个工作岗位。这些高薪职位将有可能拉低澳大利亚工资的人均水平线,并减少国家收入。

  澳大利亚和巴西生产商的铁矿石供应增加导致其价格下跌,但并不足以挽救中国钢铁行业。中国钢铁价格倾向于追随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钢铁生产商的利润率收窄。行业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上海钢材价格下跌20%,至每吨人民币2,000元(约合322美元)左右。

  普华永道6月15日发布的《2015全球矿业报告:放手一搏》显示,2014年对全球矿产业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短期市场波动增加,全球矿业公司被迫节约成本并增加现金流。

  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以及新兴市场增长乏力的双重影响,全球金属及矿业市场的前景依然暗淡。在大宗商品(特别是铁矿石和煤)供应过剩以及中国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在2014年,铁矿石、煤和铜价格分别大幅下跌了50%、26%和11%。

  同时,报告指出全球矿产企业对大型项目的资本性支出下降了20%,并预期在2015年还将持续缩减。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全球各大矿业公司纷纷缩减成本,通过资产剥离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亚洲,中国和印度将迎来更多产业整合,以遏制产能过剩。

  全球矿产40强主要集中在金砖国家(BRIC),而非经合组织(OECD)国家。经合组织国家 矿产企业的市值下降了21%(1370亿美元,约合8506.74亿元人民币),而金砖国家仅下降7%(190亿美元,约合1179.77亿元人民币)。 中国三大矿产企业紫金矿业、中煤能源和兖州煤业逆势而上,全年市值增长均超30%。相较而言,金砖国家(BRIC)煤矿企业市值增长了19%,弥补了上年 度市值损失的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