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期货也可借力“出海”
2015-06-03 | 期货日报 | 1920浏览
交易所与银行深度合作,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的辐射面
在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除筹备中的原油期货将引入境外投资者外,铁矿石期货国际化也已提上日程。在近日于上海举行的上衍工业品论坛上,大商所工业品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大商所正在推动铁矿石期货国际化,目标是立足现有平台,引入境外投资者,以提高我国铁矿石市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据了解,在境外投资者参与铁矿石期货方面,大商所初步考虑由境外投资者通过境内期货公司进行结算,后期会考虑境外投资者直接到交易所交易。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推动国内相关商品期货国际化方面,除直接引入境外投资者外,交易所还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业务方面有丰富经验、境外业务成熟的银行开展合作,进一步扩大相关品种在全球的辐射面,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无独有偶,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行长郭宁宁在当日的论坛上就表示,境内一些商业银行可发挥其在全球布局的多元化经营服务平台优势,在为境内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提供全面综合、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可与交易所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境内商品期货国际化。
据介绍,中国银行早在2011年9月就在新加坡设立了大宗商品业务中心。该中心不仅为新加坡客户服务,更是覆盖了亚太区域乃至全球。2012年至2013年,该中心的业务量达200亿美元,授信总量达120亿美元。
去年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成交96亿吨,参与客户数约20万,完成交割61万吨。当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9亿吨,境内外相关主体在开采、加工、储存、贸易等环节均需要商业银行提供项目、生产及周转性融资服务。
郭宁宁说,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组合基础性贸易融资产品,同时引入相关的风险缓释工具,形成结构化融资方案,比如出口融资、货物质押融资、预付融资、加工融资产品等。
显然,在推进铁矿石期货国际化上,大商所与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银行与交易所更深层次的合作是开展产品创新,一是进一步拓展结构化大宗商品产品应用,推进商品回购、商品资产池融资等广泛应用交易所衍生品合约的结构化大宗商品产品发展;二是促进融资与交易业务融合,拓展交易所套保工具在大宗商品日常经营中的应用;三是以客户及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丰富大宗商品套保工具,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郭宁宁表示,商业银行应与交易所、交易商加强互信、深化合作,从引领需求、创新产品、培育客户、繁荣市场和走向全球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推进国内相关商品期货国际化。
另外,郭宁宁说,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铁矿石、大豆、原油进口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需求更加旺盛,这为境内商品期货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商业银行可与交易所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境外客户实际需求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衍生合约,进一步丰富避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