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再次下跌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2015-05-26 | | 2962浏览

全球铁矿石市场在经过一个短时的反弹后,价格再度掉头向下,吨价又回到60美元下方。

  全球铁矿石市场弱势难改。据相关机构的最新报告,在国产矿市场上,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虽稳中小涨,但相对依然偏弱。近期有部分国产矿山企业出现复产,不过总体上复产的积极性依然不高,矿商对后市大多持观望态度。进口矿价上半周连续下跌,只在周后期才勉强稳住。截至21日62%品位普氏铁矿石指数报收于每吨59美元的价位上,一周下跌2.25美元。5月下半月以来,进口矿的到货量逐渐增多,而钢厂的补库需求却在减弱,国内港口的库存量已停止下降。

  2014年由于国际铁矿石巨头矿山产能的不断释放,市场供应过剩进而导致铁矿石价格呈现“断崖式”的下跌。进入2015年,尽管铁矿石市场仍延续跌势,价格低位下移,但是铁矿石巨头们凭借自身较低的生产成本逆市扩产,志在倒逼高成本的矿石供应商退市,进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2014年中国生产铁矿石15.14亿吨,环比2013年的14.51亿吨,增加了6300万吨,增幅为4.3%。考虑到目前全球铁矿石已经供应过剩、铁矿石价格快速下跌的格局下,中国国产铁矿石由于较高的生产成本而失去竞争优势,部分高成本矿山已被迫减产甚至关停,2014年约有20-30%的矿山企业停产。我们估计2015年停产的矿山将达到30%,甚至更高。国产铁矿石的产量将出现下滑,预计产量在14亿吨左右。

  就中国而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常态,钢铁行业也由于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低下而运行艰难,粗钢产量也进入增长的弧顶区,未来增长的空间已较为有 限,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量也将为有限。但是同时,由于国内铁矿石资源相对贫乏,矿石开采成本较高,虽然国产铁矿石资源总体的供应数量将会增加,但其占钢铁生产所需铁矿石总量的份额将会下降,也就是说,中国钢铁生产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将持续维持高位。

  另一方面,国产矿与进口矿不论从化学成分还是烧结性能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国产矿以磁铁矿为主,进口矿以赤铁矿为主,国产磁铁精粉有利于 球团矿生产,易于成球和焙烧,进口赤铁矿粉有助于烧结,不利于成球和焙烧。充分发挥国产矿用于球团和进口矿用于烧结的优势,做到高低搭配互补,以生产出高品位、低渣量的高炉精料,是我国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

  考虑到2015年铁矿石供应过剩明显,而需求增长有限的情况,预计铁矿石全年均价将低于2014年,62.5%粉矿价格在50-65美元/吨(CFR)的价格区间波动,整体维持低位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