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太了解中国
2010-10-21 | 中国企业家 | 2129浏览
跟其它国际矿企一样,力拓在中国并非舍不得花钱,而是花给谁
2009年,中国最火的一部电视剧是《潜伏》。这一年,商业社会中的潜伏者也暴露了。
7月5日,力拓(Rio Tinto)中国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照常来到办公室,当日下午,几名神秘访客来到,然后他随之消失,电脑也被查封。一起被带走的还有他的同事刘才魁、王勇、葛民强。
在喧哗的上海滩,这一事件最初没引起什么关注。然而3天后,胡士泰等4人下落揭秘,却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因涉嫌犯有间谍罪而被拘捕,同时还被指控偷窃国家机密。案件在2010年宣判时,又定义为受贿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4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到14年不等。
“胡士泰们”戳穿了中国钢铁行业的一个脓包。在此之前,围绕铁矿石进口的种种潜规则,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如今则大白于天下。
这一事件恰好引爆在敏感时刻,它距离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交易告吹不过一个月之后,而中方与力拓在内的国际三大矿企的铁矿石谈判仍未完成,这也导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一度僵持。力拓刚刚回升的股价应声而落,中国在其全球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随着中澳关系2009年年底回暖,力拓释放出修复关系的信号,其铁矿石部门主管Sam Walsh在一份给投资人的简报中指出,中国可以适用新的、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不同的定价协议(尽管这一说法并未兑现)。2010年初,它更换了在华高管团队,新的力拓中国总裁鲍谊安普通话流利,后来又任命了一位曾在美铝就职的中国区副总裁任滨。2010年7月底,力拓与中铝就几内亚铁矿项目签署联合开发协议,8月底,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访华时,手上还戴了一根中国式的红绳。
然而,一系列动作的诚意值得怀疑。实际上,力拓是在中国赚钱最多的跨国公司之一,也是本土化最差的公司之一,这并非因为它不了解中国,而是因为它太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规则中暧昧、模糊的一面。
与力拓曾有生意往来的数位人士都告知《中国企业家》,这是一家很“鬼”的企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与中铝交手时的表现。“中铝在这个事情(二次入股力拓)上让力拓狠狠玩了一把,用你的时候捧你,说你是商业行为,不用你的时候打你,说你是政府行为。”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评价。
之后,中铝与力拓的关系忽远忽近,每逢力拓需要中国概念时,都会有风声传出,双方又有某项合作正在酝酿中,但往往没有下文。而在近期的几内亚铁矿西芒杜铁矿石项目中,最早透露消息的是力拓,关于此项目,中铝与力拓的调子有微妙不同,中国铝业董事长熊维平曾谈到,该项目还需要经过中国和几内亚两国政府的批准,谨慎见于言表;而力拓董事长杜立石则“坚信”,西芒杜项目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成功典范。
外企在华通常注重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而力拓于此却鲜有记录,这也是国际矿企在中国都需要补的一课—它们在中国并非舍不得花钱,而是花给谁。对于关键客户,他们从不吝惜,必和必拓就曾在北京奥运会上对宝钢、马钢等企业展示过它的豪爽。
“‘间谍门’这样的事发生在力拓身上我一点都不奇怪。”前述匿名人士不客气地说,他认为鲍谊安普通话说得再好也无益于力拓本土化,“问题的根子不在中国,而在总部。力拓今天还没有醒过来,它在心里就没有把中国当回事,来中国就是占便宜,卖东西的心态。它缺少一个公平、公正看待中国的心态,而是把中国吃的太透了,在中国的打法就是以华制华。”
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赚个盆满钵满时,谁还会花心思在中国做企业公民呢?
2009年,中国最火的一部电视剧是《潜伏》。这一年,商业社会中的潜伏者也暴露了。
7月5日,力拓(Rio Tinto)中国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照常来到办公室,当日下午,几名神秘访客来到,然后他随之消失,电脑也被查封。一起被带走的还有他的同事刘才魁、王勇、葛民强。
在喧哗的上海滩,这一事件最初没引起什么关注。然而3天后,胡士泰等4人下落揭秘,却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因涉嫌犯有间谍罪而被拘捕,同时还被指控偷窃国家机密。案件在2010年宣判时,又定义为受贿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4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到14年不等。
“胡士泰们”戳穿了中国钢铁行业的一个脓包。在此之前,围绕铁矿石进口的种种潜规则,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如今则大白于天下。
这一事件恰好引爆在敏感时刻,它距离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交易告吹不过一个月之后,而中方与力拓在内的国际三大矿企的铁矿石谈判仍未完成,这也导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一度僵持。力拓刚刚回升的股价应声而落,中国在其全球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随着中澳关系2009年年底回暖,力拓释放出修复关系的信号,其铁矿石部门主管Sam Walsh在一份给投资人的简报中指出,中国可以适用新的、相对于世界其它地区不同的定价协议(尽管这一说法并未兑现)。2010年初,它更换了在华高管团队,新的力拓中国总裁鲍谊安普通话流利,后来又任命了一位曾在美铝就职的中国区副总裁任滨。2010年7月底,力拓与中铝就几内亚铁矿项目签署联合开发协议,8月底,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访华时,手上还戴了一根中国式的红绳。
然而,一系列动作的诚意值得怀疑。实际上,力拓是在中国赚钱最多的跨国公司之一,也是本土化最差的公司之一,这并非因为它不了解中国,而是因为它太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规则中暧昧、模糊的一面。
与力拓曾有生意往来的数位人士都告知《中国企业家》,这是一家很“鬼”的企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与中铝交手时的表现。“中铝在这个事情(二次入股力拓)上让力拓狠狠玩了一把,用你的时候捧你,说你是商业行为,不用你的时候打你,说你是政府行为。”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评价。
之后,中铝与力拓的关系忽远忽近,每逢力拓需要中国概念时,都会有风声传出,双方又有某项合作正在酝酿中,但往往没有下文。而在近期的几内亚铁矿西芒杜铁矿石项目中,最早透露消息的是力拓,关于此项目,中铝与力拓的调子有微妙不同,中国铝业董事长熊维平曾谈到,该项目还需要经过中国和几内亚两国政府的批准,谨慎见于言表;而力拓董事长杜立石则“坚信”,西芒杜项目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成功典范。
外企在华通常注重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而力拓于此却鲜有记录,这也是国际矿企在中国都需要补的一课—它们在中国并非舍不得花钱,而是花给谁。对于关键客户,他们从不吝惜,必和必拓就曾在北京奥运会上对宝钢、马钢等企业展示过它的豪爽。
“‘间谍门’这样的事发生在力拓身上我一点都不奇怪。”前述匿名人士不客气地说,他认为鲍谊安普通话说得再好也无益于力拓本土化,“问题的根子不在中国,而在总部。力拓今天还没有醒过来,它在心里就没有把中国当回事,来中国就是占便宜,卖东西的心态。它缺少一个公平、公正看待中国的心态,而是把中国吃的太透了,在中国的打法就是以华制华。”
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赚个盆满钵满时,谁还会花心思在中国做企业公民呢?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