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未来是走出过国门
2009-12-01 | | 6411浏览
在中国制造中,钢铁是主力军。没有钢铁建造什么都难。但是大炼钢铁的后果是什么呢?能源的巨大消耗!不仅仅铁矿石的原材料受制约人,而且生产加工中又耗费大量水、电。产出来的又是粗钢。卖到国外又有双反。放在国内还引起产能过剩,怎样解决这个局面呢?
华讯财经认为是走出去,只有这样钢铁企业才能生存的更好!
《华夏时报》昨日曾报到,面对铁矿石进口量达到全球海运量50%的中国,全球第一大铁矿石生产企业淡水河谷正秘密发动一系列攻势。目前,淡水河谷正与中国企业紧密洽谈,将制定一系列的针对中国市场的计划,其中包括针对中国需求的扩产计划、在中国定制船只专门用于向中国运送铁矿石、在中国建设分销中心等。
淡水河谷在我国建立分销中心,为了更好的卖铁矿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巴西建钢厂,直接消化铁矿石呢?我们来算下小账。
比如一船铁矿石的价格是100万,运费10万,那么运费成本占的比重是10%,如果运的是钢材那这一船钢材的价格至少是150万,运费不变还是10万,那么运费成本的比总则是6.67%,低了很多。
不考虑其他因素,钢铁企业走出去生产钢铁比运回铁矿石生产钢铁会节约很大成本的。
从资源配置看,钢铁走出去的相关配套行业正在火热进行中。上周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最大一宗收购案——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按照并购计划,兖州煤业将于今年12月底完成对菲利克斯股权交割。整个并购完成后,兖州煤业在澳大利亚控制煤炭资源量将达15亿吨。
神华成交支付金额为1873万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北部的6处农田主要用作开矿和煤矿的缓冲区。
可以说钢铁企业的前进之路已经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