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经济环境下 短期内铁矿石涨价很难

2010-05-24 | 兰格钢铁 | 3822浏览

 5月21日消息,力拓已将2010年二季度正式的协议矿价发至国内各钢厂,根据力拓的报价,折算之后,品位63.5%的粉矿为123美元/吨(FOB),块矿138美元/吨(FOB),较之前的“临时价格”高出10美元/吨左右。接下来,国内钢厂就将根据此价格进行结算。早在5月17日澳洲媒体称,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三大巨头期望在5月末开始的新一轮价格谈判中,将铁矿石三季度报价提至160美元每吨。按照09年日本钢企与力拓等矿企达成的首发价,这一报价高出132%-176%。

    卖方单方面通过媒体提出的二季度、三季度的短期合约价格,给一直关注铁矿石谈判的业内外大众一个疑问,最大用户中国钢铁企业难道会不经过还盘,直接接受吗?因为在多次的历史谈判中,中国钢铁企业在对矿价的博弈能力方面表现出太多的无奈。但我认为,在这种特殊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在短期合约面前,不确定因素很多,矿价的上涨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很可能短期内处于下行通道中无法反弹。

    由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股市大调整,表明市场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与此同时,希腊债务危机也导致欧洲其他国家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此外,德国等欧元区的经济大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不但欧洲如此,美国也一样,其最近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就明显要差于预期。在欧美经济状况不如人意情况下,中国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对欧美出口将因此变得不确定。以致于各国都在考虑和反思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再延续下去,以免经济真的会二次探底。

    不管是虚拟资本还是实体经济,都可能受到此次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顺而会影响到钢铁企业的国内外终端用户的经营状况,再加上中国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对建筑钢材消费的直接影响,从供需角度谈,钢价反弹实在是找不到合理的理由。没有下游需求接盘,没有可以转嫁成本的对象,钢厂接下来将会考虑减产,甚至会转向非钢产业发展,不会满负荷生产一条道走到黑,更不会去接受矿商接二连三的涨价要求,即使钢厂的利润空间被压榨的很低,但处于钢铁产业链上的每一环,亏也要有个“度”。因为一季度我国77户钢铁企业中,有10户亏损,总的来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一季度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25%,仍处于盈利低水平状态。

    再来看一下国际原油价格,原油是商品市场的风向标。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5月3日盘中上涨,至87美元上方,触及新的十八个月高位。然而5月4日开盘后跳水,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2.99美元,跌幅达3.5%。至5月20日报道,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收盘下跌,六月原油期货到期,报每桶68.01美元。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原油下跌近20美元/桶。可以说,近期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根本原因不在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而在供求状况以外,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风险还包括发达国家高失业率风险和希腊爆发的“债务危机”。前者长期存在,后者则是近期爆发,更应被看作是导致油价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同样作为资源类商品,矿价的走势势必要参考一下原油的走势,会对后市看得更清。

    总之,现在不是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势不可挡的黄金期,矿山企业的单方提价要认真考虑他们的唯一用户钢铁企业是否有力量去接盘。矿山企业、钢铁企业和钢材用户三者是相互依存关系,三者之间都应该有个合理的利润的分配才能维持长期的共赢。当前特别是“中国需求”给矿业市场带来的“超级周期”已经导致这一关系的破裂,“中国需求”的增长主导了全球矿产品需求的增长,排除中国的话,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增长相当温和。但中国的钢铁企业应该在经济衰退中学会如何在市场低迷中自保,如何提高竞争力,也许,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研发投入是钢铁企业现在就要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