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博弈:三巨头涨价“不占天时”
2010-05-20 | 中国企业家网 | 2973浏览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三大矿业巨头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计划在2010年三季度把铁矿石价格提高到160美元/吨,比目前执行的价格高出近50%。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一波三折,延续多年的长协机制彻底结束。今年4至6月的铁矿石协议价已上涨到110美元/吨。
MarketWatch援引分析人士评论称,这些矿业巨头们很快会发现,中国房地产市场将是决定它们近期命运的重要因素,而问题就在于矿商新推的铁矿石定价模式中。
新机制允许铁矿石合约价格朝现货市场的季度平均价格靠拢,有些情况下是朝月度平均价格靠拢。
一种普遍共识是,只要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新机制在短期内就会对矿商有利;而在大宗商品行情低迷期间,新机制将对其收入产生相反的影响。目前,矿业巨头们恐怕遇到的正是后一种情况。
作为矿商要价的参照物,中国现货市场的矿价目前已经跌破170美元/吨。据分析师称,一旦铁矿石的现货价跌穿160美元/吨,那么矿商的要价将失去砝码。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野村国际(Nomura International)香港策略师戴仕文(Sean Darby)表示看空贱金属资源股,因为隐含的大宗商品价格并没有反映出中国未来房价陷入低迷的现实观点。
戴仕文在4月份警告说,由于政府的楼市降温措施可能会同时引起销售量下降、供应量上升,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迎来一场“完美风暴”。
目前为止,大宗商品市场基本忽略了有关中国楼市的担忧,投资者关注的是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增长率。
但从渣打银行中国办公室编制的数据显示,5月初上海新房价格周环比下跌28%,而在截至同一周的四个星期内,深圳房价下跌了26%,北京下跌11%。其他大城市的房价跌幅相对较小,不过在重庆等二线城市,销量仍然下降了接近四分之一。
渣打银行分析师严瑾(Jinny Yan)认为,即使是在近期出现下跌的情况下,房价还有很大的下跌空间。
分析人士认为,在推动新的现货市场定价机制方面,由于存在长期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大牛市的论断,加上认为中国能够维持每年双位数的经济增长的过于乐观的观点,三巨头很可能因此盲目。
经济及政治分析师、香港对冲基金Independent Strategy的大卫·罗奇(David Roche)表示,中国不断减少的需求最终将给原油之外的所有工业大宗商品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铁矿石价格可能会在短短一个季度内就跌到目前水平的一半。
因此,尽管中国钢铁企业大多反对现货市场定价机制,但如果铁矿石价格大幅下滑,三巨头恐将接受低于长协机制的定价,中国钢企反倒可能成为最后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