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国内铁矿石市场供求预测屡屡犯错

2010-05-12 | | 2343浏览

 “钢铁企业出于自身生产的需要,可与矿山约定临时价格采购铁矿石。”4月28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例行的行业信息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示。尽管罗冰生称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过渡,但很显然由中钢协主导的2010年铁矿石长协谈判就此画上句号。和讯网特别策划了“聚焦铁矿石谈判困局”论坛,邀请知名学者和业内嘉宾,来深入探讨铁矿石谈判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部分文字实录如下:

  戴国庆:对中国铁矿石市场供求特别是需求预测屡屡犯错误。可以说,从中国参加长协价谈判以来到现在,我们参加谈判的人,一开始对当年的预测和最后的实际结果总是差得很多。当然,预测有误差是很正常的。另外,对外谈判起码是一种策略,买家希望价格低,总是把需求说的低一点儿,卖家希望卖高价总是把需求说的高一点,这很正常。一年两年可以,但年年都差,而且年年都差得很多,以后人们怎么能相信,你根据这样的预测,你提出来的要价要求是合理的呢?

  戴国庆:具体的数不说了,就说去年,去年世界钢铁大会的5、6月,我们钢铁领导去讲话在世界钢铁大会上还是讲,今年全国的需求大概4.4—4.6亿吨之间,最后实际产能多少呢?我们产的是5.68亿吨,就是5.7亿吨,整个差1亿多吨,百分之二十几的误差太大了吧?别人就说你这么大的误差,今后我凭什么相信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