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企均已按临时价购铁矿石 钢铁股集体破净?
2010-05-10 | 第一财经日报 | 9681浏览
中国钢企均已按临时价购买铁矿石下半年钢企面临很大困境
据路透北京5月10日电---面对国际三大矿山力推的铁矿石季度定价体系,中国钢企为保证生产,均已按临时价格购买铁矿石,尽管各家结算期限各不相同,但高价的原料令钢企面临亏损及减产可能,下半年钢铁业将面临困境.
业内人士及专家表示,面对铁矿石谈判中方的被动局面,中国应加紧开发国产矿,以增加谈判话语权,并更多去海外购买矿山.
"现在我们(中国钢铁企业)要生存,…都是以临时结算的方式购买铁矿石,成本很高,"中国最大钢铁企业之一--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周日在参加一论坛间隙称.宝钢集团为宝钢股份的母公司.
中国最大的民营钢企--江苏沙钢集团总裁沈文荣亦在同一场合称,目前中国钢企以临时合约购矿,季度及月度等不同结算方式均存在."每个钢铁企业都有,不要问哪一家,否则他们怎麽能生产."
沈文荣并表示,目前凡是购买高价矿的钢企,生产均为亏本.目前沙钢已开始作减产准备,但目前铁矿石库存仍足够生产,未到减产时.
因现货价远超去年的基准价,澳洲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均已表示放弃年度定价机制,转向季度定价.日本钢厂自4月1日起已采用铁矿石季度定价体系,淡水河谷已与日本最大钢铁商--新日本制铁达成初步涨价90%的协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4月底曾表示,目前与三大矿山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仍在进行,但为了不使生产中断,已有钢铁企业与矿山签订临时合约,各个企业所谈的临时价格各不相同,但最终将按照行业统一达成的价格实行多退少补.
北方一中型钢企高层此前对路透表示,各个钢企的临时价格大多在日韩价格左右波动.
**不公平的谈判**
今年谈判开始以来,面对三大矿山涨价逾90%及季度定价的要求,中方一直强硬坚持,拒绝接受.但全球铁矿石供不应求及中国钢企集中度不高的现实,令中方谈判处于不利地位.
中钢协会长邓琦琳则坦言,"中国是需要铁矿石,但是不能完全由你来定价,这不是公平的谈判."他并呼吁,矿石商人应考虑公平定价,长远、合理的市场机制对双方有利.
徐乐江亦表示,由单方面提出定价是不合适的.上下游产业链中,钢企及矿石供应商应有合理的价格回报,当钢企不能将高成本转移到下游,行业将面临亏损,市场规律会发生作用.预计到2013或2014年,供需关系会得到扭转.
"一旦我们的市场收缩以後,高矿价也高不了了,"沙钢沈文荣表示,当铁矿石价格每吨上涨到170美元以上,"我宁愿不生产、少生产,现在已经开始做这个准备了."
目前铁矿石现货价格在每吨200美元附近波动.按照日本接受的价格,中国铁矿石到岸价将达130-145美元/吨.
在昨天召开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表示,如果中国钢铁业接受日本与三大矿商谈成的铁矿石价格涨幅,中国钢铁业今年将再度陷入亏损状态。
他说,尽管今年一季度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业都出现了复苏,但是中国的经济效益非常的低,1-2月重点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只有3%左右,钢材库存同比增加40%左右。如果按照日本接受的条件,钢铁行业将要陷入到亏损的困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也表示,三大矿山完全不顾市场规律,出台垄断性的价格行为,将会造成中国钢铁业甚至世界钢铁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就如何解决铁矿石问题,徐匡迪提出,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解决。首先,加强对低品位铁矿的合理利用。加强技术开发,提高低品位矿石的利用效率,利用其替代性,使之对高品位的铁矿石谈判有一个平衡作用。其次,加强废钢的利用。当前在发达国家,这一块占据很大的比例,以美国为例,钢铁工业原料里有60%是废钢,只有40%是铁矿石。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汽车、家电进入家庭,20年以后废钢会大量地增加。最后,进行海外收购。他表示,买股权不是去控股,不要做老大,不要想收买矿山。购买对方30%的股份、35%的股份,最多45%的股份,这样的话不牵扯当地的法律,不牵扯劳工问题,但也能形成利益共同体。
价格疯涨的铁矿石正逐渐榨干钢铁业的利润,这种状况在中国尤为明显。“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的钢铁行业在全球主要产钢国里最不具收益性。”昨日,国际钢铁协会主席、得兴集团董事长罗卡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表示。
众所周知,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非常高,去年已达到62.3%,同比增加了3.07个百分点。正是抓住了这一弱点,今年包括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在内的三大矿业巨头合力逼宫中国钢铁业。三家铁矿石供应商不仅将价格一涨再涨,而且态度极其强硬地宣称“不接受涨价就停止供货”。巨大的成本压力令中国钢铁企业生存日益艰难。
针对上述情况,除了罗卡提出中国钢铁业的收益性已经越来越差之外,国际钢协秘书长克里斯莫斯也强调,目前铁矿石供应太过于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必须强烈要求政府反对铁矿石业务向三大矿石集中,并且应该鼓励新的矿产来源。同时,他也强调,目前三大矿业巨头正在强行将沿用数十年的铁矿石年度合约转为季度定价,这种行为大大增加了钢铁价格的波动性,会为钢铁企业以及下游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而且现在海运铁矿石和炼钢焦煤成本上涨了100%,这种大幅抬价毫无道理。
事实上,在一周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已经警告,中国钢铁企业一直处于盈利低水平状态。根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17.74亿元,比去年四季度实现利润254.1亿元,环比减少36.36亿元,下降14.31%。“总的来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一季度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25%,盈利水平很低。”中钢协称。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不少业内专家都预测铁矿石价格会继续上涨,最终达到历史最高点。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就认为,当前铁矿石价格已经屡创新高,而这还是现在运费比较低的情况下,但随着需求增加,运费必然会上涨,这样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将会超过200美元达到最高点。此外,目前不少中国钢铁企业已经与三大矿签订短期合同。如果未来中国钢铁企业接受日本与三大矿商谈成的96%左右的铁矿石价格涨幅,那今年中国钢铁业将再度陷入亏损状态。
克里斯莫斯表示:“无利润的钢铁产业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如果没有利润的话,它就无法在人员、产品以及工业流程等方面投资,以保证未来的增长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此外,中国钢铁业的另一大掣肘就是产能过剩问题。昨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在会上表示,危机爆发以来的形势表明,到了必须痛下决心、大力调整结构、压缩产能的时候了。
徐匡迪:三招可解中国铁矿石短缺困境
在分析如何扭转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贸易中被动挨打局面时,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称,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解决中国铁矿石资源短缺的需要。
第一种办法就是加强废钢的利用。当前在发达国家,这一块占据很大的比例,以美国为例,钢铁工业原料里有60%是废钢,只有40%是铁矿石。他表示,20年以后废钢会大量增加。那个时候废钢的价格会降下来,炼钢都用废钢,既节能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解决原料价格上供求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就是对低品位铁矿的合理利用。加强技术开发,提高低品位矿石的利用效率,利用其替代性,使之对高品位的铁矿石谈判有一个平衡作用。最后是中国钢企海外购买矿山股权。“但买股权不是去控股,不要做老大,不要想收买矿山。”徐匡迪说,购买对方30%、35%,最多45%的股份就可以了,这样既不牵扯当地的法律、不牵扯劳工问题,也能享受矿产涨价带来的利润。
“破净”之后钢铁业的选择
伴随着上证指数的下滑,两市一年多以来都没有过的跌破每股净资产现象再次出现,而钢铁股也不幸再次成为“破净”先锋。
4月27日,安阳钢铁(600569.SH)成为两市第一只跌破每股净资产的“破净”股票。随后,5月4日,华菱钢铁成为第二只“破净”的个股。而由于钢铁板块的大部分股票市净率都比较低,很多钢铁股也在濒临“破净”的边缘。
钢铁股不被看好,与目前钢铁行业所处的尴尬局面有很大关系。
首先上游受到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挤压,引起成本大幅上涨的主要是铁矿石进口价格的三级跳。其次下游则受到房地产等相关国家政策对下游需求信心的打击。
不过对于未来钢材市场的走势,也不一定要过于悲观,至少现在的情况还没有金融危机爆发时候的2008年下半年差。
2008年下半年,钢铁行业的下游需求大幅下滑,盈利大幅下降,行业内曾出现大幅亏损,而目前钢铁行业利润率较低,但大多还处于盈利的状态,这从国内粗钢产量屡创新高就可见一斑。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的专家陈克新就指出,从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的下游需求还是相当旺盛,今年一季度,与钢铁消耗相关的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4个行业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超过60%,反映了国内钢材需求继续旺盛增长。
此外,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提升,也刺激了中国钢材出口量的急剧增加。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全国出口钢材3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倍。1~3月累计,钢材出口量871万吨,增长69.5%。主要钢材产品中,3月份板材出口187万吨,同比增长181.9%;棒材出口量45万吨,增长222.1%;型钢出口量25万吨,增长256.2%。
当然,未来钢材市场的走势也存在一些变数,比如各国政府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国内刺激政策效应的逐渐递减,下游对钢材价格上涨传导能力的下降……
因此,对今年的钢铁企业来说,经济和下游需求的不确定性,应该比上游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涨更加让人担心。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自身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上更具优势的钢铁企业,反而更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如果在销售、管理以及其他原材料成本上加强控制,钢厂同样可以挤出更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如果产品适销对路,增加的成本也依然可以向下游传导。
此外,拥有自有矿山和海外权益矿比例比较大的钢厂,比如鞍钢、武钢,以及产品结构比较好的钢厂,比如宝钢、沙钢,同样可以在乱局中生存,甚至还可以借机加大对国内钢铁行业的收购兼并。
德勤中国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全国主管合伙人施能自指出,根据德勤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对钢铁行业的了解,中国钢铁企业在构造精确的成本与盈利管理的计划中应考虑营运模式调整、强化集团管控与并购整合、提升采购及生产过程中的整合效率、控制费用及现金收支,以及建立一个整合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
如果钢铁企业针对以上五方面作出调整或变化,可带来显著的成本减省效能。例如,对业务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对成本结构的合理化可产生约10%~30%的节省成效;通过集中采购、成立共享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或进一步合理化工厂布局可改变集团管控模式和下属企业组织架构,并带来10%~25%的成本优化。而突破如垂直并购、精益生产和生产设备效率等运营效率的环节,则可直接加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降低加工成本40%、增加固定资产利用率和减少劳动力成本5%~10%等。
据路透北京5月10日电---面对国际三大矿山力推的铁矿石季度定价体系,中国钢企为保证生产,均已按临时价格购买铁矿石,尽管各家结算期限各不相同,但高价的原料令钢企面临亏损及减产可能,下半年钢铁业将面临困境.
业内人士及专家表示,面对铁矿石谈判中方的被动局面,中国应加紧开发国产矿,以增加谈判话语权,并更多去海外购买矿山.
"现在我们(中国钢铁企业)要生存,…都是以临时结算的方式购买铁矿石,成本很高,"中国最大钢铁企业之一--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周日在参加一论坛间隙称.宝钢集团为宝钢股份的母公司.
中国最大的民营钢企--江苏沙钢集团总裁沈文荣亦在同一场合称,目前中国钢企以临时合约购矿,季度及月度等不同结算方式均存在."每个钢铁企业都有,不要问哪一家,否则他们怎麽能生产."
沈文荣并表示,目前凡是购买高价矿的钢企,生产均为亏本.目前沙钢已开始作减产准备,但目前铁矿石库存仍足够生产,未到减产时.
因现货价远超去年的基准价,澳洲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均已表示放弃年度定价机制,转向季度定价.日本钢厂自4月1日起已采用铁矿石季度定价体系,淡水河谷已与日本最大钢铁商--新日本制铁达成初步涨价90%的协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4月底曾表示,目前与三大矿山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仍在进行,但为了不使生产中断,已有钢铁企业与矿山签订临时合约,各个企业所谈的临时价格各不相同,但最终将按照行业统一达成的价格实行多退少补.
北方一中型钢企高层此前对路透表示,各个钢企的临时价格大多在日韩价格左右波动.
**不公平的谈判**
今年谈判开始以来,面对三大矿山涨价逾90%及季度定价的要求,中方一直强硬坚持,拒绝接受.但全球铁矿石供不应求及中国钢企集中度不高的现实,令中方谈判处于不利地位.
中钢协会长邓琦琳则坦言,"中国是需要铁矿石,但是不能完全由你来定价,这不是公平的谈判."他并呼吁,矿石商人应考虑公平定价,长远、合理的市场机制对双方有利.
徐乐江亦表示,由单方面提出定价是不合适的.上下游产业链中,钢企及矿石供应商应有合理的价格回报,当钢企不能将高成本转移到下游,行业将面临亏损,市场规律会发生作用.预计到2013或2014年,供需关系会得到扭转.
"一旦我们的市场收缩以後,高矿价也高不了了,"沙钢沈文荣表示,当铁矿石价格每吨上涨到170美元以上,"我宁愿不生产、少生产,现在已经开始做这个准备了."
目前铁矿石现货价格在每吨200美元附近波动.按照日本接受的价格,中国铁矿石到岸价将达130-145美元/吨.
在昨天召开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表示,如果中国钢铁业接受日本与三大矿商谈成的铁矿石价格涨幅,中国钢铁业今年将再度陷入亏损状态。
他说,尽管今年一季度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业都出现了复苏,但是中国的经济效益非常的低,1-2月重点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只有3%左右,钢材库存同比增加40%左右。如果按照日本接受的条件,钢铁行业将要陷入到亏损的困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也表示,三大矿山完全不顾市场规律,出台垄断性的价格行为,将会造成中国钢铁业甚至世界钢铁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就如何解决铁矿石问题,徐匡迪提出,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解决。首先,加强对低品位铁矿的合理利用。加强技术开发,提高低品位矿石的利用效率,利用其替代性,使之对高品位的铁矿石谈判有一个平衡作用。其次,加强废钢的利用。当前在发达国家,这一块占据很大的比例,以美国为例,钢铁工业原料里有60%是废钢,只有40%是铁矿石。他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由于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汽车、家电进入家庭,20年以后废钢会大量地增加。最后,进行海外收购。他表示,买股权不是去控股,不要做老大,不要想收买矿山。购买对方30%的股份、35%的股份,最多45%的股份,这样的话不牵扯当地的法律,不牵扯劳工问题,但也能形成利益共同体。
价格疯涨的铁矿石正逐渐榨干钢铁业的利润,这种状况在中国尤为明显。“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的钢铁行业在全球主要产钢国里最不具收益性。”昨日,国际钢铁协会主席、得兴集团董事长罗卡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表示。
众所周知,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非常高,去年已达到62.3%,同比增加了3.07个百分点。正是抓住了这一弱点,今年包括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在内的三大矿业巨头合力逼宫中国钢铁业。三家铁矿石供应商不仅将价格一涨再涨,而且态度极其强硬地宣称“不接受涨价就停止供货”。巨大的成本压力令中国钢铁企业生存日益艰难。
针对上述情况,除了罗卡提出中国钢铁业的收益性已经越来越差之外,国际钢协秘书长克里斯莫斯也强调,目前铁矿石供应太过于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必须强烈要求政府反对铁矿石业务向三大矿石集中,并且应该鼓励新的矿产来源。同时,他也强调,目前三大矿业巨头正在强行将沿用数十年的铁矿石年度合约转为季度定价,这种行为大大增加了钢铁价格的波动性,会为钢铁企业以及下游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而且现在海运铁矿石和炼钢焦煤成本上涨了100%,这种大幅抬价毫无道理。
事实上,在一周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就已经警告,中国钢铁企业一直处于盈利低水平状态。根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17.74亿元,比去年四季度实现利润254.1亿元,环比减少36.36亿元,下降14.31%。“总的来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一季度大中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25%,盈利水平很低。”中钢协称。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不少业内专家都预测铁矿石价格会继续上涨,最终达到历史最高点。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就认为,当前铁矿石价格已经屡创新高,而这还是现在运费比较低的情况下,但随着需求增加,运费必然会上涨,这样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将会超过200美元达到最高点。此外,目前不少中国钢铁企业已经与三大矿签订短期合同。如果未来中国钢铁企业接受日本与三大矿商谈成的96%左右的铁矿石价格涨幅,那今年中国钢铁业将再度陷入亏损状态。
克里斯莫斯表示:“无利润的钢铁产业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如果没有利润的话,它就无法在人员、产品以及工业流程等方面投资,以保证未来的增长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此外,中国钢铁业的另一大掣肘就是产能过剩问题。昨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集团董事长邓崎琳在会上表示,危机爆发以来的形势表明,到了必须痛下决心、大力调整结构、压缩产能的时候了。
徐匡迪:三招可解中国铁矿石短缺困境
在分析如何扭转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贸易中被动挨打局面时,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称,至少有三种办法可以解决中国铁矿石资源短缺的需要。
第一种办法就是加强废钢的利用。当前在发达国家,这一块占据很大的比例,以美国为例,钢铁工业原料里有60%是废钢,只有40%是铁矿石。他表示,20年以后废钢会大量增加。那个时候废钢的价格会降下来,炼钢都用废钢,既节能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解决原料价格上供求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就是对低品位铁矿的合理利用。加强技术开发,提高低品位矿石的利用效率,利用其替代性,使之对高品位的铁矿石谈判有一个平衡作用。最后是中国钢企海外购买矿山股权。“但买股权不是去控股,不要做老大,不要想收买矿山。”徐匡迪说,购买对方30%、35%,最多45%的股份就可以了,这样既不牵扯当地的法律、不牵扯劳工问题,也能享受矿产涨价带来的利润。
“破净”之后钢铁业的选择
伴随着上证指数的下滑,两市一年多以来都没有过的跌破每股净资产现象再次出现,而钢铁股也不幸再次成为“破净”先锋。
4月27日,安阳钢铁(600569.SH)成为两市第一只跌破每股净资产的“破净”股票。随后,5月4日,华菱钢铁成为第二只“破净”的个股。而由于钢铁板块的大部分股票市净率都比较低,很多钢铁股也在濒临“破净”的边缘。
钢铁股不被看好,与目前钢铁行业所处的尴尬局面有很大关系。
首先上游受到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的挤压,引起成本大幅上涨的主要是铁矿石进口价格的三级跳。其次下游则受到房地产等相关国家政策对下游需求信心的打击。
不过对于未来钢材市场的走势,也不一定要过于悲观,至少现在的情况还没有金融危机爆发时候的2008年下半年差。
2008年下半年,钢铁行业的下游需求大幅下滑,盈利大幅下降,行业内曾出现大幅亏损,而目前钢铁行业利润率较低,但大多还处于盈利的状态,这从国内粗钢产量屡创新高就可见一斑。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的专家陈克新就指出,从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的下游需求还是相当旺盛,今年一季度,与钢铁消耗相关的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4个行业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超过60%,反映了国内钢材需求继续旺盛增长。
此外,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和价格的提升,也刺激了中国钢材出口量的急剧增加。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全国出口钢材3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倍。1~3月累计,钢材出口量871万吨,增长69.5%。主要钢材产品中,3月份板材出口187万吨,同比增长181.9%;棒材出口量45万吨,增长222.1%;型钢出口量25万吨,增长256.2%。
当然,未来钢材市场的走势也存在一些变数,比如各国政府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国内刺激政策效应的逐渐递减,下游对钢材价格上涨传导能力的下降……
因此,对今年的钢铁企业来说,经济和下游需求的不确定性,应该比上游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涨更加让人担心。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自身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上更具优势的钢铁企业,反而更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如果在销售、管理以及其他原材料成本上加强控制,钢厂同样可以挤出更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如果产品适销对路,增加的成本也依然可以向下游传导。
此外,拥有自有矿山和海外权益矿比例比较大的钢厂,比如鞍钢、武钢,以及产品结构比较好的钢厂,比如宝钢、沙钢,同样可以在乱局中生存,甚至还可以借机加大对国内钢铁行业的收购兼并。
德勤中国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全国主管合伙人施能自指出,根据德勤在战略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对钢铁行业的了解,中国钢铁企业在构造精确的成本与盈利管理的计划中应考虑营运模式调整、强化集团管控与并购整合、提升采购及生产过程中的整合效率、控制费用及现金收支,以及建立一个整合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
如果钢铁企业针对以上五方面作出调整或变化,可带来显著的成本减省效能。例如,对业务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对成本结构的合理化可产生约10%~30%的节省成效;通过集中采购、成立共享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或进一步合理化工厂布局可改变集团管控模式和下属企业组织架构,并带来10%~25%的成本优化。而突破如垂直并购、精益生产和生产设备效率等运营效率的环节,则可直接加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降低加工成本40%、增加固定资产利用率和减少劳动力成本5%~10%等。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