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离”的国产原矿
2014-04-23 | | 1628浏览
2013年底至今,受累于不断极弱的钢铁产业影响,作为上游原料的铁矿石市场急转而下,进口矿在低位频繁大幅度的波动致使国产矿出现恐慌混乱的局面, 2014年一季度全国生铁产量1.7946亿吨,同比增长0.1%,但在生铁产量维稳的前提下,国产选厂一季度开工率平均仅为44.7%同比下降15.3%,同时钢厂对内矿消耗与库存量大幅降低,国产铁精粉的供给与需求双边锐减,可是一季度国内原矿产量3.0768亿吨反而同比增长7%,市场的低迷与数据的高调不免令人心存疑惑: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国内原矿产量真的增加了吗?
从数据来看产量的确是增加了,抽丝剥茧,其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矿山扩产的惯性。13年四季度,国内部分矿山新增产能陆续基本实现(如承德京城矿业、辽宁金昌矿业等),而真正的产能完全释放则集中在14年一季度。
其次,钢厂采购渠道的变化。一季度原矿增量从地区来看以河北、山西、辽宁、四川、新疆为主,以上省市自治区原矿增量占国内30个重点省市自治区原矿增量的61.6%。而这几个地区(除山西,内矿烧结配比较高)无一例外集合了大型钢厂,同时拥有钢厂下属的大型矿山,因此钢厂在对国产矿的社会需求锐减的同时,自主矿山的內供同比在增加。究其原因一季度国内钢厂承接各方面压力,经营惨淡,对于铁矿石的采购慎之又慎,经过进口矿明显性价优势的对比(一季度内外矿平均价差约为89元/吨),钢厂在内矿烧结配比需求降低的同时,对内矿的社会采购多转化为自主矿山内供,从而支撑了下属矿山扩产的必要性。(据umetal统计2014年7家钢厂鞍钢、河钢、凌钢、太钢等下属矿山预计扩产产能约为600万吨,合原矿2000余万吨)。
再次,矿山利润预期的紧缩。14年一季度以唐山地区为例,当地66%精粉湿基不含税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约90元/吨,矿山前期利润格局紧随矿价的下跌而崩解,同时也撬动了经营模式的改变。在较低市场价格面前,部分大中型矿山还有略微盈利,在对市场现状及后期市场的评估和预判后,大多数业者认为铁矿石暴利时代一去不返,从而改变战略以量搏利。
综上所述,三个主要因素叠加促使了国产原矿的同比增加,然而从其增量与市场现状的背离可看出单个时间段内国内原矿产量的增减实际对于市场的趋势有一定滞后性,而真正紧随市场变化的是最终流向钢厂的精粉供给状况
一季度国内原矿产量在增加,但流向钢厂的精粉消耗量却是在减少的,因此在选厂开工率降低的同时精粉产能多转化为库存,其中钢厂与矿山持有率大体对半开(国内25家大型矿山现阶段精粉库存约为115.5万吨),社会库存可以忽略。而13年同期,矿山精粉库存基本为零,社会库存占到近40%,钢厂库存占近60%。从中可见,当前市场供需的变化导致了国产精粉库存的位移变化,铁精粉产量、流向等指标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出市场的现状,而原矿一季度数据的“悖离”则还需长期连续性数据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