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姜涵:铁矿石价格风险管理及融资
2010-04-16 | | 9291浏览
4月16日,渣打银行商品衍生工具结构部姜涵在“2010年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就“铁矿石的金融衍生工具-价格风险管理及融资”专题进行了演讲。
姜涵在谈到铁矿石市场与风险管理时说,以中国到岸铁矿石现货价格作为主要指标,我们看到过去五年来价格的巨大波动。最高时触及每吨210美元,最低时只有每吨60美元,极端价格的幅度由150美元之多,是这段时间平均价格(约每吨100美元)的1.5倍之多。
铁矿石价格在2008年8月底开始大跌,之后的半年时间跌幅超过每吨100美元。之后的一年时间里价格又逐步冲高到现在的每吨150美元左右的水平。
在2008年之前的价格波动属于平稳,即使价格不断上涨,也没有出现在当时价格水平上的剧烈波动。过去那段时间的价格波动率基本维持在30%以下,平均水平20%左右。而在2008年8月之后,波动率一直持续在30%以上,平均水平在40%左右,波动幅度是过去的2倍。
现货价格波动率的逐步增涨间接反映了在以长协为主的定价机制逐步向现货市场转变的过程中,供求关系更加直接的影响价格。换句话说,现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更加明显的反映出来。
姜涵认为,影响铁矿石价格的其他重要因素包括:运费价格和几个重要铁矿石出口国货币对人民币汇率。运费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相当的大,原因非常明显,铁矿石到岸价为包含运费的价格。除此之外,铁矿石价格与汇率也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原因在于,这几个国家的货币的汇率直接影响到进口国的矿石成本,需求也会对应汇率有变化;同时,矿石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也会对货币需求造成影响。
姜涵还向与会者介绍有关铁矿石掉期的机制。他说,掉期就是简单的现金交换,其中一方按交易量支付给另一方浮动价格,而另一方支付固定价格。双方通常以差价,也就是浮动于固定价格的净值结算。采购方可以利用这一模式将浮动的采购成本交换成固定的成本,而供应方则可以利用这一模式将浮动的销售价格交换成固定的价格。
姜涵说,这一模式有效的前提条件是,浮动价格必须与实际采购成本或销售价格一致,或呈现很强的关联性。否则交易衍生出来的基差风险过大,造成套保的效果不佳。这一模式同时不影响现有的采购或销售模式,同时易于集中管理,降低总体成本,提高效率。
姜涵解释,掉期就是简单的现金交换,其中一方按交易量支付给另一方浮动价格,而另一方支付固定价格。双方通常以差价,也就是浮动于固定价格的净值结算。采购方可以利用这一模式将浮动的采购成本交换成固定的成本。而供应方则可以利用这一模式将浮动的销售价格交换成固定的价格。
姜涵进一步解释,这一模式有效的前提条件是,浮动价格必须与实际采购成本或销售价格一致,或呈现很强的关联性。否则交易衍生出来的基差风险过大,造成套保的效果不佳。这一模式同时不影响现有的采购或销售模式,同时易于集中管理,降低总体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