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再向贸易商开刀 铁矿石品位低于六成不得入境

2010-04-10 | 南方都市报 | 8797浏览

  在刚刚出台三项举措治理铁矿石进口秩序之后,日前市场再次传出消息称,中钢协已经发出通知,禁止其会员进口含铁量低于60%的铁矿石。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称,该禁令覆盖了贸易商,但不包括钢厂及其执牌代理公司。

  在铁矿石谈判陷于胶着状态的不利形势下,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认为,贸易整顿不会短期内改变目前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地位。一方面加大国内铁矿石供应量,更重要的是加大海外买矿的力度,并大幅降低国内钢铁的过剩产能,才能逐步扭转形势。

  显然,中方在海外找矿的努力和成果在不断加大。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的矿业和金属业海外并购交易成绩突出,实现并购交易额161亿美元,占全球同行业并购交易总额的27%。

  中钢协打压铁矿石疯炒

  铁矿石进口秩序混乱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的铁矿石,一般品位都在63%以上,但随着铁矿石价格的飙升,市场投机情况越来越严重。在4月2日规范铁矿石市场秩序联合会议上,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进口报关的铁矿石居然有51%如此低品位的,且离岸价高达160美元,还有人敢进口,这不是疯了吗?”

  单尚华还透露,近两年以来,三大矿山的铁矿石平均品位下降了两度。品位的降低使得钢厂焦比增加4%,此外,能耗增加,运费增加,污染排放增加。“这其实是我们自己炒起来的,澳大利亚的矿本来应该配比到63%品位,但现在50%品位以下的矿石堆场在澳大利亚都没有了,人家把废品也高价卖给我们了。”单尚华谈及此颇为激动。他表示,现在铁矿石进口质量合格率只有50%,有些进口企业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据国外媒体最新消息称,为了制止盲目进口的现状,中钢协已禁止其会员进口含铁量低于60%的铁矿石。在4月2日的规范铁矿石市场秩序联合会议上通过了三项措施:《2010年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实施细则》、《进口铁矿石合同定期上报登记及其流向登记备案规定》。单尚华强调,要实行进口铁矿石合同定期上报登记及其流向登记备案规定,相关进口合同要上报后经过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合同,质量低下的合同,不给予备案。

  记者从一位分析师处获悉,他已经从多家贸易商处证实了这一消息。该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禁止其会员进口含铁量低于60%的铁矿石,应该就是对第三项措施的具体细化。

  中国海外买矿提速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战略性资源支撑,这点在铁矿石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以铁矿石为代表的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一路上涨,让中国感到建立多渠道的矿产品资源供应体系已是迫在眉睫,而2008年三季度以来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抄底机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企业海外买矿的步伐。

  4月8日,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的矿业和金属业海外并购交易额达161亿美元,占全球同行业并购交易总额的27%。

  该报告还显示,在2009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收购的矿产资产价值达到93亿美元。其中比较大的交易包括:兖州煤业以2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FelixR esources的全部股本,中投投资47多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矿业公司的股权,中国五矿以1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O Zerals矿企的部分资产等。

  安永中国海外并购服务主管合伙人吴正希称,今后中国矿业和金属业的并购活动在非洲、南美和中亚地区会增多,这主要是基于发达国家的股权高估值以及高品质资源的减少。此前的3月19日,中铝公司宣布与力拓集团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力拓持有的位于西非几内亚的世界级铁矿西芒杜项目(项目总资源量推断可能高达50亿吨)。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中铝公司投入13.5亿美元资本金,与力拓按47%∶53%股权比例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持有西芒杜项目95%股权。项目首期达产后预计铁矿石产能不低于7000万吨/年,双方将成立合资销售公司将铁矿石产品定向销往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