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技术优势抢占海外铁矿资源

2010-03-27 | 中国经济导报 | 8940浏览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却屡屡在铁矿石的谈判中败下阵来,不得不忍受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FMG这些铁矿石巨头的“漫天要价”。据相关专家估算,过去6年中,因为价格谈判下铁矿石定价太高,给我国的钢铁商和铁矿石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就高达7000多亿元人民币。
   为了扭转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局面,我国确实采取了不少针对性的措施。其中,组织和鼓励国内企业分赴全球各地寻找矿藏就是重要的举措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收效并不明显。像2009年的力拓毁约中铝的注资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事例。
   如今,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正在进行,但双方意愿的巨大差距依然明显,而且铁矿石巨头们的态度也格外强硬,这都给新一轮的谈判蒙上了厚厚的阴云。而就在这个时候,中铝联手力拓共同开发几内亚铁矿、华东有色地勘局成功收购巴西一座优质铁矿等消息,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华东有色地勘局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我国矿企实力的增强,并且在“走出去”方面的日益成熟,更重要的是对于打破国外铁矿石巨头垄断、增强我国未来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话语权、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我们给予格外的重视和关注。
  
  
   铁矿石,近几年对于中国的钢铁企业来说,成了一个既敏感又无奈的代名词。困扰中国钢铁界的2009年铁矿石谈判依然未果,而2010年的谈判同样是阴云密布。3月24日,据巴西媒体报道,淡水河谷公司宣布2010年铁矿石价格涨价114%。巧合的是,第二天却传来一个有关中国企业在巴西成功收购铁矿石矿的好消息。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从华东有色地勘局了解到,3月25日,在巴西米纳斯州,华东有色地勘局局长邵毅与巴西伯迈资本与管理公司总经理贝纳多?麦罗?巴斯正式在认购协议书上签字。江苏省委副书记王国生和米纳斯州副州长安东尼奥?阿纳斯塔希亚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据介绍,华东有色地勘局此次欲收购的矿山,是位于巴西铁矿分布最多的州――米纳斯州的一座储量超过10亿吨的大型成熟矿山,品位达40%以上,目前年铁精矿生产规模为300万吨。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探明的单矿床规模最大的铁矿资源产地为河北冀东马城铁矿,探明铁矿资源储量达10.44亿吨,全铁平均品位34.98%。而2009年,经大规模勘探投入,我国在鞍本、冀东、兖州、攀西、庐枞等勘查区共计探获铁矿石资源储量也仅为10亿吨。
  
  用优势纵情世界山水间
  
   近年来,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对我国的钢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为进一步发挥国有地勘单位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华东有色地勘局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加大了对巴西,特别是米纳斯州铁矿石资源的关注力度,并积极开展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和沟通。邵毅就告诉记者,在2008年,华东有色就已经在米纳斯州进行过考察,并联合武钢开始收购PAMIN铁矿。可以说,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凭着对当地矿产地质条件的了解,凭着对当地商务、法律环境的认识,以及与当地政府和机构的良好关系,华东有色得到了此次幸运的橄榄枝。
   据介绍,2009年9月,巴西某公司向华东有色地勘局推荐Jupiter项目时,已有欧洲及日资占较大比例的巴西企业对该项目的收购表示了意愿。在对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后,华东有色地勘局于11月派出了精干队伍,对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项目所有人进行了意向性谈判,签订了谅解备忘录。通过进一步分析了解得知,该项目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开发条件好等多个特点。就目前勘探数据显示,
  该项目铁矿石探明储量及控制储量约5亿吨,远景储量超过10亿吨,属于大型―特大型铁矿。同时,矿山储量控制程度较高,不确定因素较小。矿石品位高,平均矿石含铁量超过40%,部分甚至达到60%以上,经简单采选后均可达到65%的精矿出口标准。
   邵毅介绍说,从开发条件看,Jupiter项目物流条件好,公路、铁路畅通。项目具备自有的铁路堆场,有可利用的铁路线直达里约热内卢的塞巴蒂巴港,且铁路公司正在实施运能扩张和港口建设计划,愿意并有能力向该矿山提供运输条件。与此同时,项目所在方还与港口方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获得港口方面提供的每年2000万吨铁精矿的出口运量保障。并且,其产权明晰,具备采矿权证及相应的环保开发等一系列许可证书,且对矿山所在区域拥有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该矿山建设规范、管理有序,采选矿设备及铁路堆场等其他相关基础设施齐备,目前处于在产状态,年产近350万吨铁精矿。据初步测算,仅需少量投资即可达到500万吨/年铁精矿的产量,如进一步加大投资,可实现2000万吨/年的产量。一旦接手,不仅可以立即进行正常运营并产生稳定现金流,还将因该项目的特有优势而节约数亿美元的运营成本。经过有关研究机构和地质专家的进一步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该项目储量可观,投资回收期合理,投资收益率也较高。
   华东有色地勘局的介入,也给矿主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表示了希望与之取得合作的良好态度。2010年元旦刚过,矿主就回访华东有色地勘局,主动寻求合作。在经过多轮谈判之后,双方就收购金额、付款方式、合作模式等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其中,收购价款由矿主提出的20亿美元降到了最终签约的12.2亿美元。对于国有地勘单位来说,12.2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依然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是邵毅说,相比矿山的资源优势叠加华东有色地勘局的技术优势,这起收购堪称是互惠互利,物有所值。
  
  海外并购中金钱并非万能
  
   这次成功的收购案例再次告诉我们,对于海外资源类企业的并购,仅仅有钱是不够的,买家所拥有的技术实力以及对于企业未来发展与增值的保证也是卖家所看中的重要条件。国有地勘单位多年积淀的勘探能力和务实精神,往往是海外并购及后期运营的关键因素。华东有色此前成功收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Arafura,就是很好的印证。俗话说得好:“打铁先得自身硬”,可以说,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成为了资本和市场结合的连接点,成为了能够登上国际舞台,与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平起平坐的资本。
   据邵毅介绍,华东有色2009年在境外新增探矿权22个,采矿权1个。增加矿权面积4365.83平方公里,其中独自拥有的探矿权5个,矿权面积2100.79平方公里;参股拥有的探矿权17个,采矿权1个,矿权面积2265.04平方公里。矿权的资源种类主要为铜、金、铁、锌、铅、铀等矿种。截至2009年底,华东有色实际拥有的海外矿权总面积达全部矿权总面积的91.74%。
   邵毅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叫资本积聚,一种叫资本集中。资本的积聚是靠利润的积累,而资本的集中则是靠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规模效应,迅速完成资本的扩张。邵毅说:“对华东有色地勘局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就必须进行资本运作,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发展目的。对于地勘单位来说,资源是资本运作的内容和保障,必须有资源的注入,才能够有生命力和成长性。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在资本市场实现扩张,反哺勘探和开发,从而实现良性循环,逐步成为国际化高级矿业公司,既是华东有色地勘局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也有进行海外并购的深层次意义。”
   记者注意到,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经营。政策的春风带来了企业“走出去”的美好春天。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各市,都制订了多项鼓励政策。2009年以来,商务部为扩内需、稳外需,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鼓励和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国土资源部在去年开展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中,把加大境外找矿扶持力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关于推进境外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从资金扶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邵毅告诉记者:“江苏省商务厅和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环节上给我们设置了绿色通道,这为我们在并购竞争的谈判中赢得了宝贵先机。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曾在多个场合对华东有色主动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在国家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去年我们还获得了一部分境外专项补贴资金,这为我们的并购战增加了获胜的筹码。”
   记者还了解到,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工商产业“走出去”指导目录》,为“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导向性意见,被称为企业“走出去”的“指南针”;此外,江苏省还谋划建立“特定准备金制度”,以提高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率以及利润,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准备在今年新设立的两亿元省级外经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扶持省内企业“走出去”。
   作为成功收购多个海外矿山资源的中国企业,华东有色地勘局海外并购的足迹为后来者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