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出售资产也许暗示着大宗商品前景不妙

2013-04-09 | 路透 | 1477浏览

路透朗塞斯顿澳洲4月8日 - 力拓越来越长的资产出售名单,说明这家全球第二大矿产企业诚心想削减成本并退出非核心业务,但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现状,它的这些决定又暗示了什么呢?

除了加拿大的钻石业务和太平洋的冶铝业务之外,据说澳洲的煤炭与铜资产和加拿大的铁矿石资产,也已经被力拓添加到待售清单上。

力拓目前为止得到分析师好评,因为新任CEO沃尔什通过高度侧重成本控制、削减资本支出与出售资产,提高了对股东的回报。

压缩成本和减少资本支出这两项任务并不好办,所带来的有形结果可能远远不止是出售一些高成本矿场和铝炼厂。

逻辑很简单:假设如此深谙开发与管理这类资产的力拓都对它们无能为力,其他公司又凭什么能够接手?

另外,一家公司在市场上卖掉表现很好且其认为长期潜力巨大的资产,就算持有这些资产的成本很高,这种事也是不太寻常的。

传言要被卖掉的资产,包括力拓在Coal & Allied持有的80%权益,该公司主要在澳洲出产热焦煤。

虽然Coal & Allied与对手相比成本高上许多,但假如力拓认为热焦煤未来几年的表现会很好,它还会急着卖掉吗?

热焦煤近几年无疑是表现很差,澳洲纽卡斯尔港的指标现货热焦煤价格目前每吨在87.01美元,比2008年衰退之后的高位136.30美元低了大约36%,这个高点是2011年1月创下的。

尽管中国和印度的进口规模达到纪录高位,热焦煤价格仍创下这样的跌幅,主要是美国大幅增加出口且印尼等传统生产国也增加了供应。

**中国需求成长放缓**

看来力拓认为,较长期而言热焦煤可能不会有好表现,这也许反映出中国需求增长或将放缓。随着中国经济成长走向成熟,使用更清洁能源应对污染的压力剧增。

打算出售澳洲Northparkes铜矿的多数股权,考虑的可能是该项业务的高昂成本,而不是铜市场的整体前景,不过全球供需状况在历经数年的短缺之后,正逐步转为过剩。

此外,有监于力拓对于铁矿石的整体依赖度,成本和策略契合度可能是力拓剥离所持59%加拿大Iron Ore Company股权的原因。

去年力拓约90%的获利来自于集中在西澳洲的铁矿石业务,其余大部分来自智利和美国的铜业务。

铁矿石和铜业务的诀窍是将生产成本降到全球最低,由于供应增加正值中国需求成长放缓,这两种大宗商品在未来几年皆可能遭遇结构性价格下跌。

这就是为何力拓以及竞争对手必和必拓等侧重于削减成本和资本支出,并出售高成本业务的原因。

该公司希望透过节省成本得到50亿美元,资产出售则可能获取逾100亿美元。

但困难在于将计划中的资产出售变为现实。实际上,力拓旗下Pacific Aluminium分拆出售的13项铝资产在面向市场一年多之后仍未卖出去。

大宗商品资产在2000年开始成为市场宠儿,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目前却沦落为投资废品。

观察是否有投资者够勇敢,愿意逆向涉入待售资产,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毕竟,大型矿商已经证明它们通常在错的时间买进资产,在情况就要发生转变的时候支付高价,力拓在2007年以38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铝业就是如此。

正是加拿大铝业的这些资产有很多难以找到买主,濒临关闭。

因为缺乏逆向操作的大宗商品投资者,力拓或许会发现出售资产是极其缓慢且令人沮丧的经历,而且也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回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