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市随笔:又见“疯狂的石头”
2013-01-05 | 钢之家 | 4403浏览
在年末岁初之间,国际铁矿石价格又出现疯狂景象。以Platts 62%为例,继2012年12月上涨$26.5,月涨幅高达22.46%后,2013年元月2日至4日三个交易日,又上涨了$11.25,涨幅为7.79%, 24个交易日累计上涨$37.75,涨幅31.99%。近期国际铁矿石价格疯狂的上涨,有其内在的原因及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呈现的特点。
一是季节性上扬的特点,自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消亡初期的2009年以来,每年9-10月份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出现一轮上涨行情的起点,这一特点与钢厂开始实施对来年铁矿石储备进行布局不无关系。在钢厂采购需求的刺激下,铁矿石价格均会出现全年最为凶悍的上涨行情,以Platts 62%指数为例:2009年9月10日至2010年1月13日,在经历了85个工作日上扬过程后,达到了阶段高位的$129.5,累计涨幅68.18%,日均上涨$0.618;2010年9月20日至2011年2月15日,上涨至历史最高位的$193,累计涨幅41.39%,日均上涨$0.635,经历了89个工作日;2011年10月28日至2011年11月17日,在经过14个工作日快速上扬至$148.5,涨幅27.19%,日平均上涨了$2.268,后步入高位横盘窄幅震荡阶段。直至2012年4月13日达到$151.25;2012年9月7日至2013年1月4日,从$88.5起步直至2013年1月4日的$155.75,经历了81个交易日,涨幅就已经达到75.99%,日平均上涨了$0.830。近四年每年均出现了长达80多天的新一轮跨年度的铁矿石价格上涨行情。
二是近年来铁矿石价格变化涨长跌短的特性明显,一般表现为暴跌后的暴涨行情,以及暴涨行情后的余波作用。就发生的时间而言,暴跌行情一般起源于年中时期,由于那时钢厂对铁矿石的需求已步入常态,并因面临夏季常规检修等影响因素,对铁矿石需求有所下降,造就了铁矿石回落行情的展开。仍以Platts 62%指数为例说明近年来暴跌行情的主要节点:2009年8月12日至2009年9月7日,仅经过18个工作日,Platts 62%指数就从$105.5跌至$77,跌幅27.01%,日均下跌$1.583;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7月17日,外矿价从$186跌至$116,跌幅37.63%,日均下跌$1.148;2011年9月7日至2011年10月28日,经过36个工作日,从$183跌至$116.75,跌幅36.20%,日均下跌$1.840;2012年6月21日至2012年9月7日,经过53个工作日的下跌,Platts 62%指数从$139.25跌至$88.5,跌幅36.45%,日均下跌$0.958。与超过80多天的上涨周期相比,下跌时间仅在36至61天之间,并且,2009年出现了18天的短促凶猛下跌,下跌期间的日均下跌额在$0.95-1.84之间,而上涨期间的日均上涨额在$0.308-0.803之间,跌短涨长这对于对外矿依赖度极高的中国钢企而言,采购时机的把握与成本的控制成为一道难题,钢厂为外矿打工的现实难以改变。
三是外矿疯狂而内矿价格相对温和。每年一轮的外矿暴涨行情,今年看似更猛,主要在于2012年四季度中国钢铁产量居高不下,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不减,加速了冬储备货的钢厂铁矿石存货量的下降,2012年年末国内铁矿石存量变化已经改变了近年来大幅度增加的态势,而出现了接近25%的大幅度降低,而且低于2010年年末的存量水平。库存存量的过分下降,迫使钢厂需要补充货源,助长外矿的疯狂;在外矿疯狂的状况下,内矿价格的变化相对温和,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SHCNDOI)显示,2012年9月7日至2013年1月4日,SHCNDOI指数从886起步至2013年1月4日的1053,上涨167元/吨,涨幅仅18.85%,远小于Platts 62%指数75.99%的涨幅。应该说内矿价格在跟随上扬,但仍属温和。
外矿在疯狂,因素有很多,由需求促使价格变化的内在规律性的体现,也显露了对前期“降库不降产”的报复,市场需要“度”的把握,否则“势”的体现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