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矿山大钢企媾和,中国钢企沦为三明治

2010-01-22 | E钢网 | 3583浏览

必和必拓要与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联手,发力西非矿源,展开合作的消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激起了一点点浪花,似乎业界对此反应不甚强烈。笔者倒是觉得这条消息很有品头,惊的我是一身汗。

 

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和采矿公司必和必拓表示,它们正进行谈判,将合并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铁矿石业务,为西非采矿业务创建一个平台。必和必拓公司发言人表示,在目前阶段,对整个投资的性质做评论是不成熟的。现在仍处于评估机会和发展方案的初级阶段。

 

有些人会说,这跟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对我们能有多大影响?笔者认为,不管必和必拓的在这个时间点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巧合,对我们影响也是巨大的,连锁反应更是海地地震般。

 

铁矿石矿源深度垄断,FMG填不饱我们的肚子。

 

几内亚所在的西非则是继澳大利亚和巴西之后的第三大铁矿石资源地,必和必拓是全球第三大铁矿石企业,安赛乐米塔尔是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两者的合作将增强在铁矿石市场控制力。

 

双方谈判包括必和必拓在几内亚欧洲宁巴43.5%的股份,该财团拥有宁巴项目95%的股份,包括在 DiekeNimba North的开采租赁。以及必和必拓在利比里亚的四项租赁。还包括安赛乐米塔尔在利比里亚5项租赁70%的股份,以及更新利比里亚Yekepa-Buchanan铁路和Panamax港的权利。

 

如今铁矿石市场已经是卖方市场,资源已经由三大矿山基本垄断,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石资源都在控制范围之下,眼下西非的矿源也被必和必拓即将控制,那我们如何再去争取矿源,如何再拼出一条资源垄断版块已经划分清楚的血路。

 

或许有人提到了中铝占有股份,与国内钢企暧昧不清的FMG,姑且不论FMG愿否与中国达成真正地供应协议,最致命的是产量。一个FMG明显无法满足中国钢企的矿石需求,靠FMG还不如去买现货。

 

铁矿石谈判蒙上一层阴影,我们找谁玩?

 

三大矿山都各自找日韩企业,展开2010年铁矿石谈判,冷冰冰的不理我们,我们也只有在家里折腾着,无奈急的火冒三丈,也无奈三大矿山捂着口袋,就是不跟你玩的态势。

 

必和必拓这又跟安赛乐米塔尔的合作,这个重量级不是日韩可比较,日韩说实话跟我们还能称兄道弟,米塔尔则是真正巨头了。以为三大矿山会跟日韩谈完,留点余地给我们,还有商量的空间,一旦与米塔尔合作完成,必和必拓的架势会更强势,少不了给中国更多的脸色。

 

这个谈判话语权的争夺,更加困难了。三大矿山谈判不跟我们玩,日韩也不跟我们玩,更别提米塔尔了,后来,我们找谁去玩?

 

必和必拓西非攻势,甩给了我们海外找矿的一巴掌!

 

近几年,中国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为摆脱铁矿石谈判的受制,更要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国家战略,我们钢企大步迈向海外找矿。在受到种种挫折的同时,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委内瑞拉中国价格的签订,中钢在澳大利亚的两个铁矿运营状况相当可观,这都证明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决心和成绩。

 

然而,当我们想拿着这些成绩作为砝码跟三大矿山谈判的时候,必和必拓在西非与安赛乐米塔尔合作,不仅仅是抵消中国在海外找矿的成绩,更是施加更大的压力,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企业,日子更不好过了。

 

合作的榜样,我们也在学习!

 

安赛乐米塔尔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在西非与必和必拓的合作,在印度与浦项制铁的320亿美元钢厂项目合作,同时选择巴西、印度以及越南开采铁矿石作为危机过后投资的三个平台,可能将在巴西再建一家钢厂。这种方式展现出国际大型企业在向铁矿石生产地转移产能,而扩大利润减少生产成本,这是需要我国企业学习的地方,也是发展的主流态势。

 

钢铁企业向海外转移产能,尤其是向铁矿石产地转移将缓解中国铁矿石消耗对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3大铁矿石供应方所垄断资源的依赖,在中国,这必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中国企业正在进行时。

 

资料显示,目前,武钢已分别在日本、德国、澳洲、印度、美国等国设立了8家分公司。根据计划,到2010年,武钢在海外设立的分公司将达到10~12家。

 

据了解,这些钢厂的技术和设备基本都来自中国,产品销售则针对当地。而以往则是从中国出口海外。

 

不仅仅是大型国有企业有向海外转移产能的趋势,小钢企也在行动,已经有民营企业将小规模的生产线设在了印度。

 

国际巨头的动作不能小觑,更不能不管不问,等连锁反应已波及整个行业的时候,病入膏肓已无药可治了。前有矿山垄断资源这批狼,后有国际钢企谄媚矿山联手扩充市场份额这头老虎,中国钢企沦为前有狼后有虎的夹缝中,不好受啊。

 

中国企业只有按照自身的发展趋势,坚实的走出去,挣脱三明治上两块不好吃的面包,摆脱受制于人的压力,免得每年铁矿石谈判时正是谩骂纷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