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供需形势分析
2012-08-21 | 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展研究部 | 6683浏览
1.全年铁矿石产量继续快速增长,国产矿在消费需求中的比重有扩大的趋势
2011年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再创新记录,达到13.27亿吨,比上年增长23.8%,按入选品位30%、选矿回收率77.5%计算,可形成品位61%(这是进口矿的平均品位)的成品矿为5.06亿吨。进口矿6.86亿吨,比上年增长10.8%。港口积压量9700万吨,比上年增长2550万吨。全年消费需求10.95亿吨,比上年增长14.4%。
国产矿在消费需求中所占的比重为46.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2.进口矿量价齐升,但在第四季度出现价格跳水
• 2010年我国进口铁矿石6.19亿吨,比上年下降1.4%;平均到岸价128.38美元/吨,比上年高涨60.7%。
• 2011年进口铁矿石 6.86亿吨,同比增长10.93%;进口矿平均到岸价格163.84美元/吨,同比增长27.6%。值得一提的是,进口数量创下单月6897万吨、进口价格创下单月平均到岸175.93美元/吨的纪录。由于价格上涨因素,中国企业1-11月份为此多支付了247.6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1.85倍。
• 从进口来源国来看,进口多元化趋势明显,进口来源国从年初的48个增加到年底的65个。其中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4国的进口量占全年进口总量的80%,与去年基本相同。
• 2011年第四季度,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度跳水。11和12月份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约在160美元/吨上下,比最高价9月份的176美元/吨下降幅度达10%。
3.国内铁矿石市场供需关系正从供应偏紧走向相对宽松
• 2011年国内铁矿石资源供应比较宽松。从矿石资源供需平衡的情况看,全年只有2、4、5三个月资源供应偏紧,其余月份都是供过于求,1-12月累计供大于求超过9700万吨成品矿。由于资源分布、港口布局和运力分布等因素影响,生铁主要生产省份的铁矿石配置不均衡,河北、上海、四川、内蒙等地铁矿石供应较为充裕,山西、江苏等地铁矿石供应不足,而辽宁和安徽供需基本平衡。
• 2010年,铁矿石超量进口4000万吨,实际对外依存度为61.3%,同比下降2.5%;2010年1-11月超量进口7000万吨,实际对外依存度57.4%,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
• 2011年12月底主要港口铁矿石积压量为9715万吨,同比增加2553万吨,增幅为35.6%。
• 进口铁矿石价格在第四季度出现大幅跳水,以及铁矿石库存量居高不下,充分说明2011年我国铁矿石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
4.需求中仍包含有许多不合理因素
• 尽管目前铁矿石的需求仍很大,但并非全部都是有效需求。也就是说,巨大的需求中包含了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是钢铁产能明显过剩,二是不合格线材产量很大,三是仍有相当数量的钢铁出口。
• 钢铁产能明显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任重道远。2011年下半年,国家明令要淘汰的炼铁落后产能有3122万吨,可减少进口矿5200万吨。2011-2012年间新建高炉95座,合计生产能力13375万吨,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所为,而且多集中在唐山地区。其中有5.2%即700万吨的产能属于落后产能,可能被淘汰。预计到2012年末,我国粗钢产能将达到8.7亿吨,而包括出口在内的消费需求约7亿吨,过剩1.7亿吨。
不合格线材产量很大。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投资高速增长,进而拉动建筑类钢材需求。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可观。在利润刺激下,近两年长材新增产能明显增多,其中今明两年新增热轧棒材产能为2150万吨,线材2060万吨,均高于同期其它热轧产品新增产能。随着新增产能建成,长材产能压力也将凸现。特别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劣质产品混杂其中,每年因钢材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层出不穷。有专家估计,如果通过提高钢材质量杜绝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浪费,那么每年可节约钢材5000万吨,减少进口铁矿石1亿吨。
• 减少钢材出口,可以大幅度减少铁矿石进口。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要服从和服务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促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目标。要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低附加值钢铁产品出口,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统筹研究有利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进出口措施,相应调整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这就是说,有关于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因此下调甚至取消,有部分低附加值钢铁产品甚至要上调出口关税率。如果此次钢铁出口政策调整到位,将可能减少至少2000万吨的出口量,预期减少铁矿石3500万吨。
5. 钢铁行业第四季度全行业亏损
• 作为铁矿石的最终用户,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全年的主业利润仅900亿元,利润率仅为2.9%,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值。由于三大国际矿业巨头为推高矿价强行采用季度定价取代年度协议,铁矿石价格从1月的不到90美元/吨上涨至12月的146美/吨,年度增幅高达62%。三大铁矿石巨头从中收获了巨额收益,而留给中国钢铁行业的,却近乎是全行业亏损。
• 2011年这一形势再度重演。1-11月份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52.97亿元,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2.55%。特别是进入下半年,钢铁企业利润水平呈现下降的态势,特别是10月、11月份,销售利润率仅为0.47%和0.43%,企业亏损面超过三分之一。12月的情况更糟,全行业亏损。
• 6.铁矿石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 综上所述,2011年我国的铁矿石市场供需形势已经从相对紧缺逐渐趋于相对宽松。第四季度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大幅度跳水,预示着被三大巨头裹协的国际铁矿石价格将回归理性。